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多數人沒花時間計畫,像大草原上的部落一樣被動,生活給什麼,就怎麼回應,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在於過去的界線早已消失。

圖片來源:Pixabay,CC0 Licensed.
我們就是需要一個計劃
我們需要的就是一個計畫。多數人沒花時間計畫,像大草原上的部落一樣被動,生活給什麼,就怎麼回應,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在於過去的界線早已消失。我們無法靠這個世界告訴我們何時該停下、何時該換擋,今日得靠我們自己做決定。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計畫,要不然永遠會覺得做得不夠多。
施瓦茨教授指出,今天因為選項太多,我們變成「撿拾者」,沒成為「選擇者」,我們很大的問題就出在這。我們沒決定自己要什麼,接著想辦法得到,而是東西被硬塞到面前,然後就聳聳肩:「好吧,應該可以吧。」基本上,我們讓別人告訴我們該做些什麼。亞里斯多德說,神是「不動的推動者」(unmoved mover)。神推動事物,但不由別人告訴祂該怎麼動。我們該好好學一學這種策略。
被動不僅會影響心想事成的可能性,還會剝奪我們真正快樂的機會。
研究顯示,我們通常並未選擇真正能使自己快樂的事物,而是挑簡單的做。正向心理學大師契克森特米海伊發現,看電視讓青少年13%的時候真正快樂,從事嗜好活動則達34%,運動或遊戲是44%。然而,青少年最常做什麼?他們看電視的時間是四倍。我們沒計畫時,就會被動做最好做的事,而不是做真正能帶來滿足感的事。
羅伯特•艾比斯坦(Robert Epstein)調查三十國三萬人,發現最有效的減壓法就是擬定計畫。未雨綢繆令人感到勝券在握,而掌控感又是成功的祕訣。fMRI 研究顯示,掌控感會激勵我們行動,當我們感覺自己能創造不同時,更可能投入。
如果要了解掌控感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可以看一看創業家。一份近兩千人的小型企業主調查顯示,超過50%的人每週工作40 小時以上,也就是說自己創業沒比給人請輕鬆。41%的人說替自己工作可以減輕壓力,32%則說壓力增加。
然而各位知道嗎?高達79%的人滿意自行經營小事業,70%喜歡自己的生活方式,遠超過先前我們看過的非自雇者工作滿意度。所以說,創業者和受雇者工作時數差不多,壓力也差不多,但創業者快樂許多。為什麼?被問到為何創業時,最常出現的理由包括:「自己當老闆比較好」、「自己做決定」、「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做」。換句話說,這群人想要掌控感。雖然整體工作時數與壓力沒發生太大變化,卻會比較快樂。
那生產力與成功呢?
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印度357 名執行長如何運用時間,以及利潤受到的影響,結果發現大老闆如果工時長,公司賺的錢也多,不過真正的差異,來自執行長如何運用那些時間。利潤能夠增加,全部要歸功給依據計畫和員工一起進行的活動。至於並未遵守計畫的時間,則未替公司多帶來一毛錢。所以說,如果想要成功又快樂,有計畫很重要。
接下來,提供各位從現在起就可以執行的步驟,但在詳細說明之前,一定要再度提醒一個重點:這是你的計畫。最可能妨礙計畫的人就是你自己。
而我們之所以自己妨礙自己,原因是不假思索便認為:「我做不到」、「老闆不會答應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逐字逐句做到下列步驟,但是可別遇一點麻煩就退縮了。就算無法完全做到,至少要抱持同樣的精神——簡單來說,試就對了。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The Surprising Science Behind Why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Success Is (Mostly)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