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全世界的創業者,都有一本苦難的經,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痛苦,但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圖片來源:wikipedia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說我要做互聯網,有23個朋友反對,只有1個人贊成我去試試看。會遭到反對,是因為我沒有學過管理、不懂電腦、讀書也不是很優秀⋯⋯這樣的我,似乎不具備任何資格、學識或能力,但是我有夢想,我堅信自己可以創業。
沒有人看到我的失敗
當時在眾人看來幾乎不大可能成功的事,我們就在沒有任何資源支持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了十五年。我們18個人,湊了50萬人民幣,當時還以為這50 萬人民幣,大概能夠堅持12 個月,結果我們熬到第八個月就沒錢了。我與蔡崇信副主席一起去矽谷融資,三十多個創投基金全部都拒絕我們。
夢想和理想,是有很大差異的。夢想,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曾有過。有些父母對我說:「我的孩子三天兩頭換夢想,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我說這很正常,總比沒有夢想好。但理想不一樣,理想是一群人共同堅定地做一件事,並且有計畫、有實踐、有行動,一點一點地把它變成真實。創業是一群人的事。
事實上,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我已經創業四年了,在「中國黃頁」做了兩年半到三年,又到外經貿部做了13個月的臨時工,都失敗了。但是,沒有人看到我的這些失敗。
在那個時候,我天天抱怨比爾.蓋茲,抱怨甲骨文公司(Oracle)的創辦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抱怨他們拿走了最好的資源、最好的機會。我當時想要做軟體,已經出了一個微軟;想要做硬體,已經出了一個IBM;想要做商場,已經有一個沃爾瑪。
所以,我們選擇去做互聯網。今天大家已經知道,做互聯網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成功,但阿里巴巴幸運地成功了。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如果你去創業,就要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別人為什麼失敗,不要去琢磨別人為什麼成功。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往往不可複製,而失敗恰恰是你可以不去重蹈覆轍的。
三、四年前,大家都認為阿里巴巴很糟糕,商業模式有問題,服務和產品也不行⋯⋯但是現在,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家很大的世界級公司。當別人都不看好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有信心;當別人都看好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調整心態。
我們沒有想到能夠走到今天,如果重來,我不確定這種成功是不是可以複製。大家只看到我們今天的光鮮,卻沒有看到我們犯錯的時候、沮喪的時候、鬧矛盾的時候、政府「找麻煩」的時候、客戶不滿意的時候、沒錢發不出工資的時候⋯ .成功的耀眼是瞬間的,但付出的代價很大,經歷挫折與苦難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所幸,我們懂得自己溫暖自己。工資發不出的時候該怎麼辦?當我們只能給員工月薪2,000 元人民幣,而別人願意出5,000 元人民幣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現在我才明白,企業愈大,麻煩愈多,責任愈大。全世界的創業者,都有一本苦難的經,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痛苦,但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有人說,馬雲很有智慧,哪來的智慧?智慧的人肯定都是倒過楣的人,眾所周知的智慧者,全都是禁受過巨大生理、心理痛苦的人!
【書籍資訊】
摘自《馬雲: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