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阿里巴巴集團自9月10日起,將由台灣出身、北美成長的蔡崇信接替張勇的棒子,出任董事會主席,受到外界高度關注;天下文化出版的《馬雲:未來已來》書中,馬雲曾提起蔡崇信的行動力,「台灣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年輕人,我的合夥人蔡崇信就是台灣人。有多少人能夠像他一樣,在十五年前放棄上百萬元的高薪,跑到我杭州的家裡,接受月薪500元人民幣,跟著我一起做?」認為應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就如同他當年一樣。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馬雲:未來已來》
文/阿里巴巴集團
我剛過50歲,有人說,我講話愈來愈有哲理。講話有哲理的人,一般是苦頭吃得比較多的人。
人生有三層機會。第一層機會是,年輕人覺得自己什麼機會都沒有,其實這個時候處處都是機會,因為你的雙手是空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二層機會是,在你剛取得一點成就的時候,你覺得到處都是機會。在一個互聯網大會上,有人跟我說:「馬雲啊,現在到處都是機會,睜開眼睛就是機會。」是的,沒錢的時候是你騙別人,有錢的時候是別人騙你。當你覺得到處都是機會的時候,是你還沒有想清楚;當你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放棄什麼時,真正的機會並不多。
第三層機會是,給別人機會,而這才是真正的機會。30歲的時候要跟別人做,40歲的時候要自己做,50歲的時候一定要給別人做,給年輕人機會。當大家都在擔心的時候,機會來了;當大家都在欣喜若狂的時候,危險來了。這時候,如果你能夠化解危險,這就是屬於你的機會。這麼多年來,我都是倒過來看問題的,我喜歡聽別人抱怨,然後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四周都是憤怒、都是抱怨、都是不滿的時候,其實機會就在這裡了。
我對企管碩士(MBA)有不同的看法。MBA是教大家怎麼成功,但我覺得應該多學一點別人怎麼失敗、為何失敗、如何克服失敗。多想想,自然就會減少失敗,走向成功。但最關鍵的是,我們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很多年輕人,晚上想要做這做那,早上起來就騎車去上班了。我覺得,改變要從現在開始,行動是一切改變的源泉。
有人說,我不懂技術,我對技術確實很頭疼。說實在的,我沒有學過電腦,也沒有學過軟體,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上網看看新聞,或是和年輕人交流交流。但我們這些人要去思考:我們擁有的這些技術,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社會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二十年來,互聯網為社會的經濟、政治等各方面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這只是剛開始。DT時代的鴻溝,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思想觀念。今天講轉型、升級,我認為只有每個人的腦袋都升級了,經濟才能轉型。只有把我們的希望交給年輕人,年輕人才能帶給大家一個豐富、轉型的未來世界。
我們看到,社會正在從IT時代向DT時代轉變。大家要知道,IT時代和DT時代的差異,不僅僅是技術的差異,更是思想觀念的差異。這個差異在於:IT是使自己變得強大,而DT是讓別人變得強大。
你今天創業,要思考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要問自己為十年後的社會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你想今天創業、明天就成功,那麼這個機會一定不會屬於你。憑什麼你今天做、明天就會成功?如果你想今天做、十年後成功,請你多把握、多思考這樣的機會。
台灣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年輕人,我的合夥人蔡崇信就是台灣人。有多少人能夠像他一樣,在十五年前放棄上百萬元(人民幣)的高薪,跑到我杭州的家裡,接受月薪500元人民幣,跟著我一起做?這就是勇氣,這就是行動,這就是夢想。大家去創業是容易的,但堅持創業理想、不斷讓自己完善是很難的。我正在計畫成立一個基金,要幫助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學習、創業。這些錢反正也不是我的,也是要捐出去的,為什麼不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