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衣索比亞的歷史充滿動盪與不安,從西元前二百五十年起就經常出現旱災與饑荒,但是最慘的幾次饑荒發生於近代。當時乾旱、武裝衝突、人口壓力、環境破壞與極權政府,剛好同時在這個國家出現。這些因素在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五年之間到達高峰,八百萬人受饑荒所苦,有六十萬到一百萬人因而死亡。
圖片來源:unsplash
衣索比亞的歷史充滿動盪與不安,從西元前二百五十年起就經常出現旱災與饑荒,但是最慘的幾次饑荒發生於近代。當時乾旱、武裝衝突、人口壓力、環境破壞與極權政府,剛好同時在這個國家出現。這些因素在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五年之間到達高峰,八百萬人受饑荒所苦,有六十萬到一百萬人因而死亡。
如此嚴重的饑荒,使得人們彼此幫助的正常本能受到破壞。三分之一的衣索比亞家庭會分享食物與金錢給挨餓的親戚,但是大部分的人連自己吃飽都困難。人們寧願承受無法或不能分享資源所帶來的羞愧,也要避免面對親戚。衣索比亞政府協助飢餓國民的步調緩慢,然而電視上出現該國男女老幼,身形枯槁瘦弱的悽慘景象,激起世界各地大眾的巨大迴響。
一九八四年年底,西方人民就捐助了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四億五千萬美元。這場悲劇顯示,人類有能力分享食物或者可以購買食物的財物時,願意分享給沒有親緣關係,甚至是不認識的人。分享食物是利他行為的經典範例。利他行為的定義是自己付出成本讓他人獲得利益的行為。
如果用天真單純的想法看待天擇,會認為分享資源給陌生人的行為,並不是適應的結果,因此需要特別的演化解釋。對有些人來說,連問「人們為何會分享」這件事都是很不恰當的;但是探究分享與照顧他人這類社會特徵的演化由來,並不是要貶低這些社會特徵,而是要問:人類的人道行為是從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