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飲酒量以及容易產生酒精濫用的程度,在不同人群以及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其中一些差異來自於遺傳,是另一種醇去氫酶造成的,這種酵素稱為 ADH1B。

圖片來源:unsplash
飲酒量以及容易產生酒精濫用的程度,在不同人群以及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其中一些差異來自於遺傳,是另一種醇去氫酶造成的,這種酵素稱為 ADH1B。在中國和日本, 製造 ADH1B 的基因有一種突變的出現頻率特別高,這兩個國家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至少帶有一個稱為 ADH1B*2 的對偶基因。東南亞的人有五分之一帶有這個對偶基因,但是在歐洲人和非洲人中卻極為罕見。
具有 ADH1B*2 對偶基因的人,比較不容易大量飲酒或是酒精成癮。ADH1B*2 這個突變其實可以讓乙醇的代謝速度增加為百倍,因此這個結果乍看之下頗為矛盾。回想看看,在大猿演化的早期,ADH4 的突變使得 ADH 酵素的活性增強,因此人類才能夠耐受酒精,多少會想喝酒。
這兩種酵素都能夠把乙醇轉換成乙醛,乙醛會造成噁心與頭痛,是酒醉症狀得元凶。這兩種基因都有能夠讓醇去氫酶活性提高的突變,但是為何結果南轅北轍?
這是由於兩種酵素是在不同酒精濃度下運作的關係。ADH4 在酒精濃度高的時候發揮作用,ADH1B 則是在酒精濃度低的時候工作。由於 ADH1B 在乙醇濃度低的時候便運作了,ADH1B*2 這個對偶基因產生的高效能酵素,在一點點酒進入了身體之後,就會馬上產生大量乙醛,讓身體很不舒服。因此,有這種對偶基因的人鮮少飲酒過量。他們得到心血管疾病和某些類型的中風的機率也大幅下降。
相較之下,酒喝得多的人,往往不顧 ADH1B*2 對偶基因造成的不適,或根本沒有這種對偶基因,而是由 ADH4 發揮效用,這樣容易養成飲酒習慣,但是這種習慣所付出的代價便是自己的健康。我們可以把肝臟想像成把酒精轉換成乙醛的處理槽。乙醛是有毒成分,所以槽中的乙醛濃度必須受到監控。濃度會受到三個因素影響:
一、有多少乙醇經由血液流到肝臟;
二、醇去氫酶把酒精轉換成乙醛的速度有多快;
三、把乙醛代謝掉的速度有多快。
在肝臟中,最後這個步驟由三種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簡稱 ALDH)負責。
如果你飲酒的分量少,或是酵素轉換酒精和乙醛的速度飛快,整個過程進行順暢,那麼酒精和乙醛就不會回到血液中,你也不會宿醉了。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好運。有些人的乙醛去氫酶基因上有突變,使得乙醛去氫酶代謝乙醛的活性下降。
目前知道這樣的突變有兩種,一種出現在北歐,另一種出現在東亞。後面這種對偶基因的出現頻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帶有這種基因的人,身體中的乙醛去氫酶功能不佳,喝酒之後乙醛便快速累積起來。
這種突變的缺點是,喝了酒馬上就會醉,但是優點是由於醉了非常難過,所以只要有一個這種對偶基因,幾乎就不會酗酒。有兩個對偶基因的人(分別來自於父母),宿醉的狀況會非常嚴重,完全不會對酒精產生依賴。
所以,如果你的祖籍是東亞,那麼很有可能不太會喝酒,這是因為你帶有高效ADH1B對偶基因和低效 ALDH 對偶基因的機率很高。你喝酒的時候,體內很快產生許多乙醛。第一種酵素調節乙醛產生的速度,第二種酵素影響乙醛分解的速度,如果你這兩種對偶基因都有,我可以和你打賭,你是個滴酒不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