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曾經我們這一代相信的,用這一生所謂黃金時光所投注的,都正在面臨著泡沫化。

圖片來源:unsplash
曾經我們這一代相信的,用這一生所謂黃金時光所投注的,都正在面臨著泡沫化。
我們的黃金時期?說穿了,都是在沒有戳破的假象下,一知半解地在興高采烈罷了。
曾經,我們努力讀書,一張國立大學文憑就可以成為翻身的敲門磚。聽從長輩的經驗,相信只要進入一家大型歷史悠久的企業組織,或是公職體系,一步一腳印,我們的付出即可換來相對的保障,但是這樣的契約已不復存。
曾經,我們相信科技文明與公民素養是提升生活品質的要素,從沒想到原本應相輔相成的利器,到今天成為了彼此顛覆毀滅的矛與盾。
曾經,我們天真以為人類一定是往更優秀更文明的方向演進,明天一定會更好。如今才看到人類彼此殘殺、自我毀滅的劣根性原來總在蠢蠢欲動,戰後嬰兒潮所經歷的欣欣向榮並不能永保後世恆昌,也許只是因為二次大戰帶來的恐懼與創傷,人類到底安分不了多久。
從貧轉富,又從盛轉衰,我們這一代都已經歷過至少兩次社會環境的翻轉。但是,現在的我不認為有什麼東西會理所當然地永遠存在,也不相信若少了什麼我的存在價值就一定面臨否定。
因為從無有中走來就不怕匱乏,不怕才可以捲起袖子重新來過。四十年過去了,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的老確幸。那就是,走過了面對了,就知道人生不過就是這麼回事。
天底下沒有白走的路,因為你們這一代還沒有走過,所以看不見什麼叫歷史重演,或者說無法辨識,那些我們早已看穿了的重蹈覆轍。
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我,反觀這個超級強國老大哥,得到的也是同樣結論。從一九八○末看到的後雷根保守主義當道,到九○後柯林頓的自由主義抬頭,又在九一一後如鐘擺效應發酵,到今天的川普當選,美國走上了極右民粹之路,這中間豈有一定的對與錯?跟真理正義又有啥關聯?不過就是慌慌張張的老百姓在病急亂投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