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退休生活該如何規劃,令人感到茫然。張曼娟著作《我輩中人》分享,退休後光是把時間排滿是不夠的,退休生活需要安排的是心靈空間。
圖片來源:unsplash
有些中年朋友對退休有著莫名的恐懼,主要是因為退休之後的生活,該如何安排,令人感到茫然。也許可以和老朋友們敘舊,參加健行活動,國內外旅遊,或是學習插花、書法、瑜伽、法式甜點......然而,時間是被安排得滿滿的,有時候甚至覺得疲憊,但心裡還是空空的,彷彿起床也可以,不起床也沒關係,一個接一個的活動,參加也行,不參加也不會遺憾。
我想,光是把時間排滿是不夠的,需要安排的是心靈空間。人生上半場,我們不斷的追逐,過程中會遇見許多人的給予,給予我們機會、給予我們經濟的支持、給予人生經驗的指導,在這些給予中,激勵了我們的鬥志,也加強了我們的能力。走著走著,來到人生下半場,成功或者勝利,不再點燃心中熱情,我們開始思考人生意義,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嗎?
人生下半場,因為被需要,於是感到存在的貴重意義。被需要,往往都是從付出開始的。這次去埔里辦青蝶小學堂,其實是體力與意志力的大挑戰,卻沒有人喊累,大家臉上都帶著笑意,活動結束後,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收穫滿滿的喜悅,向彼此道謝,依依不捨。回到台北後,小學堂的夥伴老師特別向我致謝,感謝我給了她這個機會,並且忍不住想像,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去瀑布下,循著歌聲與孩子們重逢?
當我們貼出了青蝶小學堂的活動相片與影片,有幾個朋友私訊我,提出小抱怨:「這麼有趣的事,怎麼沒找我一起?」也有直接提出要求的:「下次記得找我一起去喔,一定能幫得上忙。」
中東詩哲紀伯倫在《先知》這本書裡,談到了給予,也就是付出:
然而有任何你還想保留的東西嗎?
你所擁有的一切,有一天都得給出。
因此現在就給吧,
這樣,給予的時機就是你的,
而不是你繼承人的。
【書籍資訊】《我輩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