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做善事,有恩必報。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做善事,有恩必報。
但是,自覺對人有恩,覺得別人欠我,會把我們為善的能力破壞殆盡。兩者並無矛盾,而是提供機會讓我們重新定義何謂善事。
如果採取行動時,都期待別人會感激你、改變你的人生,或是有所回應,那就是把自己往失敗推去。因為你遲早(多半很早)會感到失望, 接下來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所做所為,只是希望別人有所回應,無異將自己陷入泥沼。你 無法控制別人,將自己要不要繼續做好事的決定權交付他人,簡直太愚 蠢。 只要事關你的專業,別人都不欠你什麼。 不過,時間會證明,你欠我們大家的可多了。
「覺得別人都欠我」是有毒的想法
責任是我們做事的一大動力。如果對別人有虧欠,多數人會想要償還。多數人認為,扛責任是很自然的。只因為我們付出努力或技術或人情,就覺得別人虧欠我們。
不妨試著自問;我們欠老師尊重嗎?我們欠配偶忠誠嗎?我們欠國家敬愛嗎?
同時,也牢牢記住誰欠我們,欠我們什麼。如何與別人欠我的感覺共處?當我們縱身跳躍,踏上冒險,為某人做件慷慨的事時,那人又欠我們什麼呢?
顯然不是所有的債都能償還。別人終究會讓我們失望,他們對承諾和責任的詮釋與我們不同。覺得別人欠我,是種有害劇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