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遲早會明白:緊張的情勢下更容易成就大事,逃避則一事無成。偉大成就不需要任何保證,甚至要避開保證。
尋找籠子的鳥兒
有這麼多自由,這麼多選擇,這麼多錯過可惜的機會。
只是,我們已習慣尋找一個安身之處,一個讓我們不用履行義務、沒有選擇機會的地方。因為只要一選擇,我們就要負責,不是嗎?
籠子當然能讓我們棲身,但也把所有事情阻隔在外,保護我們遠離世界。一個被我們認定為充滿圈套,而非機會的世界。
卡夫卡曾寫過一個尋找鳥兒的籠子,一個非要誘捕到獵物才完整的陷阱。反過來看,更貼近事實,也更叫人感傷。我們就像那些鳥兒,往往要找到剝奪自由的鳥籠後才開心得起來。
給自己緊張的機會
我們遲早會明白:緊張的情勢下更容易成就大事,逃避則一事無成。偉大成就不需要任何保證,甚至要避開保證。
「我在找可能不會成功的事情。」
值得一試。
你被吃定了!
權力人士利用我們個性上的弱點,以及本能上的失誤,創造了一個讓他們可以從中獲利、把我們拋在腦後的環境。
政治人物吃定了我們的注意範圍很小;銀行知道我們行事衝動;老闆料準我們害怕失敗,所以把我們吃得死死的。這些人全都助長了讓我們不斷負債的文化。
反擊吧!
很多有權有勢的組織害怕說實話的人。他們竭盡所能,不想面對看清世界真實樣貌的人,也不想面對有心改變現狀的人。
更重要的是,面對行動力夠強,自己能走出故障手扶梯的人,他們束手無策。
上吧!
沒錯,就是對人不對事
我們能大聲說出來嗎?
該你上場時,千萬別猶豫遲疑。這是你的機會,你的選擇,你的自由,你的責任。
我們被教導要時時自省。更糟的是,還有人在等著質疑我們。人們經常這麼提醒那些傳統上得不到權力的人。根據語言學家基蘭•史奈德(Kieran Snyder)的研究,評論寫作成果時,女性的個人風格受批評的次數比男性多了30倍。此外,無論評論者的性別為何,這些批評指教總是對人不對事。
無論何時,只要現狀受到挑戰,裡面的人就會反擊。不論你的方式是否正確,只要破壞了現狀,就會從頭到腳被批評指教。從身上的連帽衫、書念太少、說話有腔調到出身不夠好⋯⋯他們謾罵詆毀, 築起高牆。當然,你的外表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該做的事。
休士頓的警察到艾拉.費茲潔羅(Ella Fitzgerald)的休息室逮捕她, 罪名是在裡面擲骰子,目的是要羞辱她。雪莉.齊澤姆(Shirley Chisolm)想競選總統時,專家學者們嗤之以鼻。那些在言行舉止、穿著打扮上與權力人士不同的人,都被視為威脅。
直到新的常態確立為止。這樣並不公平,也不應該,卻是事實。
改變會傷人,但還是要做,因為這攸關自己的重要權益。
人在做夢的時候都是天才。─黑澤明
摘自《有機會,拚就對了!》
Photo:ajari,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