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不知多少次,一家人牽著凸凸,悠哉悠哉,幾乎一腳就將踩過去,才赫然驚覺眼前躺的是隻鱷魚。
圖片來源:unsplash
布拉索斯彎公園裡最出名的野生動物,一是種類繁多的留鳥及過境候鳥,另外便是到處橫行的美國短吻鱷。碰上天候久旱,水位驟降,湖邊會擠滿大大小小的鷺科、鵝科,各種潛鴨涉禽,朱鷺及樹鴨,甚至偶見稀客鸛與鶴,蔚為奇觀。我在那裡第一次看見高一公尺、翼寬 1.8 公尺的林鸛,印象深刻。
數量眾多的美國短吻鱷,堪稱公園的明星動物。德州一度和佛羅里達一樣,有水的地方就有鱷魚。然而今非昔比,想看鱷魚身為 食物鏈頂端優勢物種,雄霸一方,而非鱷魚農場裡被人類集體飼養 的經濟動物,布拉索斯彎州公園是最理想的地方。同窩孵化、如手 指般細短的幼鱷,鼓突著金色透明、瞳孔為一根黑線的大眼睛、身 披黃色橫紋,如昆蟲般集散在水畔植物葉片上,匍匐覓食。在湖裡不動聲色緩緩游動、只露出兩隻眼睛和吻端突起的,多是 3、4 歲的 青少年。而光天化日敢大剌剌在步道中央曬太陽的,都已成年,身長 2 公尺上下。兩湖之間的水泥溢洪道乃上選日光浴場,偶爾可見三兩隻身長 3、4 公尺、肚圍需兩人方能合抱、體重近千斤的黑色龐然巨物,牠們是位階最高的繁殖雄鱷,每隻都一副目空一切、蠻不在乎的德性。
等海倫和弟弟可以自由行動了,他倆經常一進園就跑在前面, 剛開始史提夫和我怕他們被大鱷魚一口銜走,美味加餐,聽公園管理員解說後,才比較放心。鱷魚演化出固定行為模式,專門獵食在水裡游泳的、和在水邊四腳著地行走的動物,對二條腿直立行走的人類興趣不大。我們該特別注意和保護的是凸凸,狗繩絕不能放長。
說鱷魚是活化石一點也沒錯,當牠們貼在碎石步道上曬太陽,一動也不動,跟一截木頭沒兩樣;我甚至懷疑牠們身上沒有任何特殊的氣味。不知多少次,一家人牽著凸凸,悠哉悠哉,幾乎一腳就將踩過去,才赫然驚覺眼前躺的是隻鱷魚。若非走那條路不可,不能回頭,接下來得鼓足勇氣趕鱷魚,或在那爬蟲類眼睛似看非看的注視下,躡足從牠身後繞過。又不知多少次,眼看騎單車的遊人即將壓過鱷魚,渾然不覺危險就在眼前,千鈞一髮,在最後一刻才注意到不遠處的我們,大吼大叫、猛揮手所發出的警告,緊急剎車停下。
在所有爬蟲類中,美國短吻鱷的聲音最多。現代的美國短吻鱷頭骨構造,與科學家發掘出來屬於 2300 萬年前到 533 萬年前中新世的鱷魚化石頭骨,構造如出一轍。牠們所發出的聲音,不屬於我們所熟悉的世界,能喚醒人類潛意識中深深埋藏、無以名狀的恐懼。 聽躺在步道中央養神的鱷魚,突然發出受到打擾、心中不爽的嘶嘶 聲,已令人魂飛魄散;還有另一個聲音,我只聽過一次,更叫人不寒而慄。
那是一個寧靜的清晨,還沒到開園時間,四下無人。司馬一家照例沿著湖畔長滿水生植物的「40 畝湖」散步,突然不知何方傳來極低沈的動物吼聲,響徹園區,周遭湖面、植被與空氣,全跟著一起震動。那一波波吼聲的分貝之強、音波之低,在我曾經聽過的獸吼中,只有獅吼足以抗衡。然而那吼聲欠缺音調,又不太像是由一 個生命體所發出來的。不明究理,份外恐怖。
後來我才知道,那應該是美國短吻鱷在求偶期所發出特別的聲音。短吻鱷雖有聲帶,求偶時卻不用聲帶發聲,而是趴在淺水中,將空氣吸入肺中,再間歇性噴吐出來,藉此同時震動自己的身體及周遭的水體。雄鱷魚還跟象一樣,擅於使用次聲波,即人類耳朵聽不見的低音波,難怪當時感覺到身外整個世界與體內所有細胞都受到震撼。
【書籍資訊】
《漂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