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養豬業面臨的一項重大疾病是由豬生殖與呼吸道症候群病毒(PRRSV)引起的,美國在1980 年代後期首度確認出這種病毒後,便迅速在北美、歐洲和亞洲蔓延開來。

圖片來源:pixabay
養豬業面臨的一項重大疾病是由豬生殖與呼吸道症候群病毒(PRRSV)引起的,美國在1980 年代後期首度確認出這種病毒後,便迅速在北美、歐洲和亞洲蔓延開來。
美國豬肉生產商每年因為這個病毒耗費超過五億美元,產量減少15%,而豬隻本身也付出沉重的代價;遭感染的豬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包括厭食、發燒,以及流產和死胎的比例增加,還有嚴重的呼吸道問題。迄今為止,疫苗接種計畫一直不太成功,只能提高混入飼料中的抗生素劑量,來防止繼發性的細菌感染,這是少數治療選項之一。
有一項理論假設,是豬的CD163 基因讓病毒得以入侵豬的細胞,受到這項理論的啟發,密蘇里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試圖抑制這個基因的表現,看看是否能產生能夠抵抗病毒的豬(這種策略跟鑰匙被偷後,就換掉家裡的鎖來預防竊賊差不多)。
用CRISPR 創造出基因剔除豬之後,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些動物與未經編輯的對照組小豬,一起送到堪薩斯州立大學進行病毒易感性測試。在那裡,豬隻接觸到約莫十萬個左右的病毒顆粒,並持續接受監測。
實驗結果相當值得關注,基因編輯豬一直維持在完全健康的狀態,沒有出現任何遭受病毒感染的跡象。把病毒依賴的基因剔除,讓病毒無從侵害豬隻,這種策略非常有效,已經為其他研究人員採用,以減少世界上其他地方肉類行業的痛苦和浪費。
例如,有一群英國科學家在對抗另一種病毒時,也獲得類似的勝利。這種病毒會引起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會感染到畜養的豬隻;就跟PRRSV 一樣,這種病毒具有高傳染性,且沒有疫苗可用。
這種非洲病毒更凶猛,有一些病毒株會造成接近100% 的死亡率,通常在感染一週內會引發大出血。令人難過的是,這還不是這種疾病讓動物喪命的唯一方式,隨著病毒席捲東歐,農民在某些情況下必須採取撲殺豬隻的預防措施,做為阻止疫情擴散的最後一道防線。
英國的研究團隊注意到,包括疣豬在內的非洲原生豬科動物似乎不會受到這種病毒的影響,他們推測這樣的病毒抗性可能來自於某一個基因。疣豬的這個基因與家豬基因僅有幾個字母的差異,因此科學家只要編輯家豬的基因,讓它們跟疣豬的基因序列一樣,不需改變基因體的其他部分。
現在就等時間來證明,這些基因編輯豬是否具有與疣豬相同的免疫力,更重要的是,民眾是否願意接受這種新型的基改動物。研究人員至少對一件事有信心,消費者應該不會反對這種最終能夠使動物更健康而進行的微小改善,特別是這項改變早已存在於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