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只剩自己」是那麼的孤單乏味,生無可戀,但「擁有自己」卻是最大的可能性,和對自己全然的開放和好奇。
圖片來源:pixabay 文/蘇絢慧,心理療癒作家
《你的傷只有自己懂》是作者真實的遭遇,她「被」離婚,用極為漠視冷淡的方式,「被告知」了婚姻將要結束,在她即將退休的前夕。
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感受到每一個字都是痛的。這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根針,往你的身體、胸口、心臟扎著。然而,你以為這一場人生的天崩地裂足以毀滅一個人,卻是讓作者與自己的心對話的開始。
退休、空巢、婚變,同時鋪天蓋地而來的人生遭遇,她一個都閃不過、躲不掉,短短幾天,她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她因此回看了大半輩子的人事物,回看了曾經非她不愛的男人,到後來卻是飛奔離開的結局;所有過去掛在嘴上的特點,都成了絕對要分離的缺點。
她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人生究竟是從何時一步一步的走到此刻來?這些都在作者傷痛的書寫中,一幕一幕的回憶著,一刻又一刻的掀開來端詳。
「一個人」是這一本傷痛書寫的主題,就如書名一樣《你的傷只有自己懂》,當你只剩下孑然一身的一個人時,你的傷只能自己懂。如果,你無法懂、放棄懂,那麼就連你自己這麼一個人都沒了,是怎麼哀嚎哭叫都無法有另一個人出現安慰你,懂那一份痛苦的程度和傷害。
但即使傷害如此劇烈,作者並沒有叨叨絮絮的說著流水帳的愛恨情仇,而是述說著這突然降臨的人生驟變,讓一切全空了,而這個「自己」要如何找回自己的魂魄(心靈),重拾自己的生活,誠實面對自己這一個人。
傷痛書寫之所以有療癒性,是因為在書寫中,引流而出的是一個人生命厚實的藴底,在觸摸那最疼痛的潰爛處,能了悟生命最有能量的修復,是慈悲和接納。
「只剩自己」是那麼的孤單乏味,生無可戀,但「擁有自己」卻是最大的可能性,和對自己全然的開放和好奇。對作者而言,要從「只剩自己」走到「擁有自己」,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勇敢和真誠。
我喜歡她說的:「人生最後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自己「一個人」。即使有另一半,每個人也都有「一個人」的問題。只是在有另一半時,人常忽略了自己「一個人」的功課,而常牽拖另一半,甚至以為婚姻就是讓兩個不完整的人變成完整的一個人。殊不知兩個半成品加在一起,絕不等於成品,他們有共同的功課,也有各自的功課⋯」
如果,你的生命也如此,拼了大半人生為了不要「一個人」,卻無法選擇,或是被迫選擇的成了「一個人」,而你懷疑自己的內心沒有人懂,而你自己也不一定懂,那讓這一本書也陪你對話,讓你有了一個通道通往「自己」,真誠的陪自己,深刻感受到自己。
所有人都可能離你而去,但你是始終都在的那「一個人」。
(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天下文化立場。)
文章作者FB:蘇絢慧隨想空間
【書籍資訊】
《你的傷只有自己懂》
出版日期: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