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專案打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願景、理由與效益:使歐洲人的關係更緊密,幫助整合與促進會員國的繁榮。這個願景不僅打動歐洲人民,也讓他們心動。
圖片來源:pixabay
歐元轉換:涉及三億人的轉型計畫
對現在多數歐洲人而言,歐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當年轉換成歐元的貨幣改革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大的政治、社會與經濟轉變。
要動員超過三億歐洲人民改變日常生活中的關鍵要素可不是件普通的事。現在使用歐元的國家有19個、有多達3.4億歐洲人使用,已經成為全球交易量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貨幣。
轉換為歐元是好是壞見仁見智,但從大規模轉型專案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它的成就非凡。不過,歐元轉換專案是大型專案中其中一項專案,更大的專案是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簡稱EMU),但是這個聯盟欠缺共同願景,又碰上無力的政治領導,正逐漸沒落。
為了達成如此巨大的轉型,需要非常詳盡縝密的構思,實際上,歐元轉換專案計畫在歐元正式推出的20多年前就已經展開:1979年成立歐洲貨幣體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並且建立歐洲貨幣單(European Currency Unit)。
此外,轉型也需要徹底完善的準備和一套完美的計畫。這項專案發行約140億張紙鈔和520億枚硬幣;2002年1月初,有78億張紙鈔和400億枚硬幣供應給21萬8,000 家銀行與郵局、280萬個銷售據點,以及12個歐盟國家的3.02億人。
在此同時,流通在外的90億張紙幣和1070億枚硬幣則大部分回收。透過專案規劃圖來分析就會發現,這項專案的每一個層面都有周詳的考慮與規劃,並順利的執行。
創建歐元的計畫源於1992年簽署的《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中的貨幣聯盟條款,規定歐洲共同體將發行統一貨幣。
因此,這項專案打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願景、理由與效益:使歐洲人的關係更緊密,幫助整合與促進會員國的繁榮。這個願景不僅打動歐洲人民,也讓他們心動。
這項專案也建立明確的治理體系,由歐盟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擔任代表會員國的行政機構,負責重要決策與監督,是實質上的指導委員會。1998年6月1日成立的歐洲中央銀行則是歐元轉換專案的執行機構,後來成為歐元區貨幣政策的主管機構。
歐元統合標準(convergence criteria)清楚定義範疇與要求條件:想加入歐元區的會員國必須符合五項嚴格標準,例如預算赤字必須低於GDP的3%,而且貨幣價格(通貨膨脹率)必須穩定。
這項專案已經有確切的時程表:1999年1月1日0點引進非實體的歐元,歐元區會員國的貨幣不能獨立存在,各國貨幣與歐元間的匯率轉為固定比率。
為了管理空前巨大的風險,並讓民眾、公司與組織進行必要的調整,這項專案提供長達三年的過渡期。在這段期間,各國原有的紙鈔與硬幣仍然可以作為法定貨幣使用,直到2002年1月1日正式引進歐元硬幣與紙鈔。
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貨幣轉換,涉及12 個歐盟國家(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與西班牙)。原會員國貨幣的紙鈔與硬幣轉換為歐元的期間約有兩個月,自2002年1月1日到2月28日。
這項巨型專案會成功的一大要素,是所有利害關係人積極參與,並且大力投資在變革管理與溝通宣導的活動。
儘管這些利害關係人包括超過三億人民,以及無數受到影響的單位(機構、公司、銀行等),專案主管單位積極主動,透過廣泛的溝通宣導行動、資訊工具箱、服務台、訓練課程與其他工具,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項巨大的轉型專案能夠成功,歸功於周詳的準備、所有關係人與單位的積極參與,以及大眾的熱情。
【書籍資訊】
《專案管理革命》
出版日期: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