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一般的上班族不會認為「我的人生是很多專案」,他們認為的人生是某種例行公事,專案則會妨礙他們的例行公事。因此,專案被延遲與錯誤管理。實際上,在組織裡,整個決策工廠應該被視為專案,經理人應該圍繞著專案來安排生活。組織應該看起來更像專業服務公司。

圖片來源:unsplash
Thinkers50 評選為全球最頂尖管理思想家的羅傑,是前任加拿大羅特曼管理學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院長,曾經和寶僑(Procter & Gamble)與樂高(LEGO)的領導人密切共事,著有多本暢銷書,他的睿智令人欽佩。
羅傑曾撰文指出,現今有個問題在於,工作與職業生涯的發展架構彷彿很平順,沒有崎嶇,其實,它們是由各種高低起伏的專案所構成。
他說:至少有80%或高達95%的工作是各種專案的綜合體,但是,一般的上班族不會認為「我的人生是很多專案」,他們認為的人生是某種例行公事,專案則會妨礙他們的例行公事。
因此,專案被延遲與錯誤管理。實際上,在組織裡,整個決策工廠應該被視為專案,經理人應該圍繞著專案來安排生活。組織應該看起來更像專業服務公司。
整個企業界充斥這些思想,專案經常被邊緣化。我常探索為何公司有那麼多專案,為何這些專案往往未能完成或達成任何實質效益。後來,一位高階主管告訴我:「如果你想確保某件事做不成,那就把它打造成一項專案。」
多年來,我發現「專案」這個名詞被廣泛使用,但大家都有誤解,私部門與公部門都是如此。這種現象產生兩個影響專案成功機率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與專案的定義有關:許多傳統上屬於例行公事的活動,現在被貼上「專案」的標籤,導致組織中專案與專案經理的數量大增。不久前,我為一家知名生技公司服務,這間公司有80 名員工和7 名主管,例行工作有超過400 項專案,他們當然無法應付,而且還搞得一團混亂。
今天,這種毛病幾乎影響每個組織,附帶造成幾種損害,其中一個損害就是執行工作的優先順序問題,之後我們會詳加探討。第二個問題是更為官僚,以及與成本的增加。
如果你把專案管理方法應用在所有專案上,工作會變得複雜,成本也會提高,甚至還要因為治理委員會的工作浪費人力資源,實際上這份工作根本不必要。
我們稍後會提到,專案管理不是「不用花錢」,平均來說,因為精心管理、監督、製作報告與其他管理措施會使工作增加7 ∼ 11%的成本。
英語裡最初使用「專案」(project)這個字時,指的是一件事情的計畫,不是指執行計畫的行動。1950 年代,出現幾種專案管理方法,這時這個字的用法被擴展到包含規劃與執行階段。
到了1960 年代末期,幾家專案管理實務的協會成立,最知名的是1965 年在維也納創立的國際專案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 -ment Association,簡稱IPMA),以及1969 年在費城創立的專案管理學會,它們成立的最初目的是提出共通的定義與最佳實務。
【書籍資訊】
《專案管理革命》
出版日期: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