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記憶、智力活動與心智行為,無法完全掌控一個人;能得著全人的,唯有精神上的專注與行動。
圖片來源:Unsplash
無依的心靈尋得歸屬
他還能做「正常」的工作嗎?他的哥哥說,他在一九六五年不再工作後,就「崩潰」了。他有兩項傲人的技藝 —摩斯電碼與快速打字。除非刻意安排,否則摩斯電碼是用不到的,而專精的打字則派得上用場,如果他能恢復這項專長,那可是一項扎實的工作,絕非玩遊戲。
吉米就重拾舊技,打字打得飛快,慢的話他就做不來。在打字的過程中,也感受到工作所帶給他的某種程度的挑戰和成就感。不過,這仍然只是膚淺的敲敲打打的動作,無法觸動他的內心。打字的時候,他只是呆板地、毫無意義地敲打著一句接著一句的短句,過程中,他無從思考。
有人會直覺地說,他是心靈傷殘,像個「遊魂」;他的靈魂真的受到疾病的牽累而「出竅」了嗎?「你認為他有靈魂嗎?」我曾這麼問修女們。她們對我這個問題群情憤慨,不過倒也還能體會我疑問的由來。
「看看教堂裡的吉米,」她們如此說:「再自己判斷吧。」我去看了,真的大受感動,感受十分深刻,難以忘懷。因為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全心全意、祥和專注的臉龐,那是我過去未曾在他身上發現,也始料未及的。
我看著他跪下,把聖餐含在嘴裡,顯然他跟上帝有著滿心喜樂而圓滿的靈交,他的心靈與彌撒的精神完美契合在一起。全神貫注、靜默不語,在心思全然凝聚的寧靜中,他分享聖餐、與神合一。他整個人被一種情感所吸引、所融入。
在此時分,沒有遺忘,也不見柯薩科夫症候群,其實此時大概也不可能有這種事發生了;因他不再受到那個錯誤百出的肉體所轄治;不再受他那失序的記憶軌跡所擺布。這時候的他,沉浸在自己完整的本質之中,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意義,是與生俱來、連貫而一致的。這樣的本質沒有一絲縫隙,也不容任何的破壞。
很明顯地,吉米從絕對的心靈凝聚和對上帝的敬拜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連貫性與真實性。修女們說得對 —他在這兒找到自己的靈魂。而盧力亞所言不虛,他的一番話又重現我的腦海中:「上帝並非只用記憶來創造人類,人會有情感、意志、感觸和精神歸屬……就在此處……你能摸著人的深處,並見到全然的轉變。」記憶、智力活動與心智行為,無法完全掌控一個人;能得著全人的,唯有精神上的專注與行動。
或許「精神」一詞都還太狹隘了,因為當中還充滿了美與扣人心弦的張力。看著教堂中的吉米,開啟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另一番天地。在其中,在心神合一的交流中,靈魂得到感召和擁抱,超脫了時空。當他碰到音樂或藝術時,也會出現同樣深刻的吸引力與專注。我觀察到,他能毫無困難地「追隨」音樂或簡潔劇情的律動,因為這些藝術活動有時間性、都是環環相扣的。
【書籍資訊】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出版日期: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