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嚴長壽:我一直認為,台灣需要一場重新定位(Reset)的國家革命,我們必須重新找到自己的國際定位。

圖片來源:pxhere
看見自己的優點
丹麥,擁有「全球最幸福國度」的稱號,人口僅500多萬,卻以樂高、喬治.傑生(Georg Jensen)等數一數二的品牌,在國際舞台上閃閃發光,但是生活風格依然保持謙遜樸實。丹麥同時走在綠能趨勢最前端,為了轉型為低碳與安全的經濟,它在30年前就開始淘汰核能,並計畫在2050年完全擺脫石化燃料,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綠能國度,這種眼光和決心,非常難得。
再說荷蘭,它位於英、德兩大國的海域中間,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只比台灣3600平方公里大一點,卻有吞吐量連續42年世界第一的鹿特丹港,以及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史基浦機場距離鹿特丹港口車程僅約1小時,國際企業可以利用這種海空聯運的優勢,在荷蘭發展自己的歐洲戰略中心,這讓荷蘭方圓500公里內便涵蓋了歐洲數大經濟體。
在觀念上,荷蘭人非常領先,他們擁有德國人的專注堅持,但又比德國人更具應變力及彈性,經營行銷的能力非常強大。
而挪威、瑞典及芬蘭,在創意、設計及教育上,各領風騷,有無庸置疑的發言權。
為什麼說這些歐洲小國可以成為台灣的老師?正是因為他們不將自己稀少的資源和人口,視作難以發展的缺點,反倒以更彈性的做法將缺點轉為優勢,最終成為值得尊敬、擁有專業的國家。
他們擁有清楚的自我定位、堅定的國家自信,更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在顧及自己最大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向世界開放,這便是一種不亢不卑的健康心態。
台灣需要一場定位革命
台灣一度在90年代氣勢高漲,不僅經濟隨之發展,民主也有長足進步,可是在這過程中,我們卻沒有把握更多機會。台灣大多數人不知危之將至。冷戰時期,西柏林的孤島處境被形容為「砲台上的麻雀」,已故報人張繼高曾經以這個概念提醒國人,不要像一群在砲管上唱跳喳呼的麻雀,熱鬧喧囂,殊不知一旦炮聲轟隆巨響,死之將至。
也恕我直言,台灣目前的處境,很多時候已經不只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而是一腳踩著地雷卻不知危之將至。
我一直認為,台灣需要一場重新定位(Reset)的國家革命,我們必須重新找到自己的國際定位。台灣的確不大,卻站在重要的國際交界點上,這個交界點指的不是國與國對抗中的戰略位置,而是國與國攜手合作的關鍵連結。台灣有十足的條件,扮演大國之間的最佳潤滑劑。
我的信念是永遠先伸出手,和別人交朋友,同時不亢不卑,自信地表遠自己的涵養,爭取認同與長久的友誼。
小小台灣最適合以何種特色走上國際?基於我的工作生涯與收穫,我真心誠意認為:我們的精神、宗教、文化與悠閒怡然的生活方式,在華人世界絕對是數一數二,而透過文化與觀光推展這些特色、和世界做朋友,則是台灣最自然的國際化路徑,也才能讓彼此的友誼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