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挑戰新事物時,必定伴隨著失敗的高風險,但別因此止步,失敗會成為成功的養分。只有不斷的嘗試、演練,才能持續進步。

圖片來源:出自《軌道經濟未來式》
微風商場開啟了軌道經濟,成為車站商場「食」尚模式的先例。而改造過程中臺鐵的決心也是重要關鍵,例如公家單位與商場的工作時間不同,在溝通協調時,必須給予彈性空間,合作過程中互相搭配,才能達到現在的狀況。
為何規劃以美食為主的商場?廖鎮漢說:首先是區域戰略與競爭性的考量。整個商場以量體來說不如鄰近上萬坪的大亞或新光三越百貨,如果進駐所有業種,什麼都有就等於什麼都沒有。
再來是思考旅客的需求,來到火車站,他們會做什麼?他們可能比預定的班次提早抵達,這段長長的時間,需要一個能停留、飲食的空間。所有設計都要思考顧客需求。
滿足飲食需求後,觀察人流變化與目的行為,1樓便針對沒有太多停留時間的人而設計,他可能正要要拜訪友人,需要一份伴手禮;也許他想要利用火車抵達前的時間,挑選一份餐點上車,伴手禮區於是形成,這裡匯集了各式知名點心,樣式多元,品牌豐富,你可隨手帶一盒知名的糕點,也可以買一個日式便當上車食用。
對零售業者來說,永遠都沒有完美的一天,只能不停思考、調整,展現最好的成果。廖鎮漢分享最初規劃的心情:既然沒有前例,每個決定都是一項測試,例如,考慮商場有便利的交通做為後盾,也許更適合喝個兩杯,於是有了燒烤店進駐,而成果也證明了判斷無誤。
但也有失敗的時候,甜品區就是一例,相較於其他共食區的亮眼成績,甜品區業績毫無起色,檢討之後發現,不符合消費者在飲食區想要飽食的基本需求。
因此,第二階段規劃時移至1樓伴手禮區。原本失敗的企劃,因應1樓動態需求,成為成功項目。這證明只要位置對了,就會有好的效果。
雖然有成功也有失敗,廖鎮漢說:要不怕失敗。挑戰新事物時,必定伴隨著失敗的高風險,但別因此止步,失敗會成為成功的養分。只有不斷的嘗試、演練,才能持續進步。
來到大廳。整點一到,正在走動的人群,彷若施了魔法靜止,仰望2樓時鐘。兩旁的齒輪接續發亮,陸續轉動了起來,下方小火車啟程,緩緩前行。音樂結束,人們啟動腳步,又是熙攘往來的車站景象。
這是臺北車站的嘟嘟鐘,2016年由微風提案設計製作完成。以「時間」為題,搭配充滿臺灣風味的童謠《銅仔》,召喚著舊時鐵道旅程的回憶,也將創造新的記憶。
而這一切正如廖鎮漢所說:要讓臺北車站成為除了轉乘需求之外的回憶之地。無論是情侶、家人、朋友,來此約會創造回憶。整個火車站,就是時間的組合:相處的時間、等待的時間、約定的時間、過去與未來。回憶令人懷念的舊時光,展望新的時代。
來到臺北車站,廖鎮漢推薦嘟嘟鐘一定得拜訪;丸壽司有觀看車站大廳的絕佳視角,仰頭還能看見嘟嘟鐘;而廖鎮漢心中最佳觀景第一位,是星巴克的小角落;整個商場環繞中庭的餐廳,都保留了視線的通透感,能看到大廳景色,是外國旅客的最愛。
就如象山背景一定要有101,車站內當然就得望見大廳。廖鎮漢說,臺北車站的大廳完全不輸給國外的車站,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跟味道,而此刻你正在這個地方。
用改變迎接未來軌道經濟先行者
「未來就是現在,」廖鎮漢說到。每個未來都是現在的計畫進行中,只是我們還不知道即將發生而已。對於未來,廖鎮漢非常期待,臺北車站一直有階段性改造,而周邊的雙子星計畫即將啟動,屆時又會帶動不一樣的風潮。
因此,微風商場也會不斷思考,因應未來做出最好的改變。廖鎮漢提到對微風商圈未來的想像,顧客在抵達火車站前,就能預約一個位置、一杯咖啡,不用排隊,無需等待。
新科技引進便是針對未來的規劃,APP是微風超零售生態圈的一環,透過互動裝置與客人、商家互動,將資訊完整串連,讓消費者能即時獲得資訊、消費便利。這個計畫已在2020年11月推出第一階段,臺北車站的部分則將在第二階段啟用,這將又是一波新的變化。
身為軌道經濟先行者,廖鎮漢分享看法,軌道經濟要符合當地人情、人流、文化,每個車站有不同的地方文化與特色,站體改造方向不會相同,軌道經濟的特色就是要產生自己的文化,並考慮外來人的需求,每個車站到訪的人不同,需求不一樣,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商品。廖鎮漢以此例期許產、官、學界能一起努力,透過一趟鐵路之旅,一個轉驛的空間,將臺灣文化傳送至每個旅人心中。
【書籍資訊】
《軌道經濟未來式》
出版日期: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