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為孩子養一片學習的沃土!嘉義市政府教育處處長林立生:「嘉義市的學校不比升學率,比的是哪間學校的特色,最能鼓舞和喚醒孩子的特質,讓他們發揮潛能、找到自己的舞台。」但要「做出每個學校的特色」這個理想並不容易實踐。嘉義市怎麼辦到的?
關注每個孩子的不同才能、適性揚才,是當前全球教育的主流思潮;台灣亦如是。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類潛能專家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他的《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書中提到:當你發現自己的天命──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才可能覺得活出真實的自我,成為你理想中的樣子。
肯.羅賓森認為,當「喜歡做的事」和「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不只讓人獲得成就感,更是為了使人類社群與組織在不斷演進的世界中永續發展。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也曾經說過:「教育應該要開創出不同的發展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2019年,108新課綱正式上路,雖然曾經讓家長與老師們都「霧煞煞」,搞不清楚與舊課綱的差別,以及對教育現場,甚至考試制度的影響,但這三年摸索下來,大家逐漸感受到108課綱真正的意涵,是讓台灣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轉變成重視學習「態度」,培養「素養」。
實務上,108課綱也降低了必修學分,增加更多選修課程,在課程規劃上強調彈性,並提供更多讓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成就每一個孩子」、「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便成為教育現場最需要落實的層面。
理想是為了通往美好境界,所勾勒出來的藍圖,但具體實踐還是必須依靠決策管理單位(地方教育局處)與落實決策單位(各級學校)的相互合作。
來看看嘉義市怎麼做。
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是嘉義市?
嘉義市,面積約60平方公里,與新北市比起來,新北是嘉義市的34倍之大,台北市則比嘉義市大了將近5倍。從人口數來看,嘉義市人口約27萬人,在全台22縣市中,排名第18位。
雖然小,嘉義市卻是台灣第一個建城的城市,1661年鄭成功在台擊敗荷蘭人,建立台灣首度的漢人政權,設有一府(承天府)兩縣(天興縣、萬年縣),其中嘉義市即隸屬天興縣。
受到歷史演進影響,加上早期嘉義市木業經濟蓬勃發展,就業人口眾多,醫療需求大,醫療資源特別豐富,醫院特別多,早期嘉義市公明路還有著「醫生街」的別稱,嘉義高中更坐擁「醫科搖籃」的美名。
在文化活動上,嘉義市也有極為亮麗的表現。日本時期,嘉義市就有「畫都」之稱號,代表人物陳澄波更是台灣美術史上的重要人物。嘉義市政府為了紀念他對家鄉的熱愛與藝術成就,更從2012年起,將每年2月2日,也就是他的生日,定為「陳澄波日」。
擁有豐富文化藝術底蘊的嘉義市,在公共參與上也有積極表現。早期地方派系強大,不畏政黨力量,為了地方建設勇於挑戰強權,素有「民主聖地」之稱。
在這樣一座小而精緻,又充滿開放態度、接受先進潮流思想的城市中,實踐創新理念與政策,是再好不過了;而地方小、居民少的特色,也讓政策的核心價值能被順利溝通下去,進而取得共識,累積成果與經驗。
曾任高中國文教師十多年的「勇媽」黃敏惠,第三次入主嘉義市政府後,延續前兩任時期對教育的著墨,提出嘉義市版本的「教育111」政策,其中兩大重點「一校一特色、一生一專長」,可說是超前部署,與108課綱精神不謀而合,鼓勵嘉義市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學生,都能擺脫過去傳授(學習)知識與能力的框架,透過自主彈性的探索過程,挖掘聚焦專業的教育特色(核心素養),讓校校有亮點、生生有舞台。
圖片來源: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粉絲專頁
而從學校做起,打造多元學習環境與開放的態度,每一位孩子才能在其中得到適性關懷,興趣得以開展,專長逐漸成形,在日後的人生中更能勇敢逐夢,打造專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熱情是學習的根本,小小的興趣也許會成為改變人生的關鍵。
黃敏惠在市長辦公室裡,翻著一張張自己和嘉義市孩子們在南台灣豔陽下的開心合照,露出勇媽專屬的溫柔笑容,說:「我們不知道現在為孩子種下的小小種子,能否引發他的小小興趣、會在未來的什麼時刻發芽,但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孩子必能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趕在111學年度國中登記前,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在「勇媽阿惠──黃敏惠」臉書粉絲專頁上,貼了一段12分鐘長的影片,畫面色調溫潤柔美,配上媽媽溫柔慈愛語氣的旁白,一一推銷嘉義市八所國中,貼文一出,立刻吸引1000多人次按讚。
「嘉義市的國中,有我美麗的母校嘉義國中、『時時是課程、處處是課程』的北興國中、師生一同登玉山的玉山國中、轉型朝向嘉義第一所實驗學校邁進的大業國中、嘉義市排球中心的北園國中、豐富社團活動的民生國中、有行進管樂班與探索園區的南興國中,還有美術班和自造中心的蘭潭國中,」細數每一所學校特色的黃敏惠,從語氣中可以感受出來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愛意,她沒有漏掉轄區內任何一間國中。
「很多人會問我,」黃敏惠繼續說:「市長,哪一所學校比較好呢?」
「我都回答,」露出酒窩的黃敏惠微笑著說:「嘉義市每一所學校都各有特色。你可以來看看,會發現嘉義市小小的,但教育的力量卻能帶給你大大的感動。」
嘉義市沒有明星學校。不只是8所國中,20所小學亦然。
「嘉義市的學校不比升學率,」嘉義市政府教育處處長林立生說:「我們比的是哪間學校的特色,最能鼓舞和喚醒孩子的特質,讓他們發揮潛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做出每個學校的特色」這個理想並不容易實踐。嘉義市怎麼辦到的?
對嘉義市每間學校的亮點如數家珍的黃敏惠說:「腹地小的嘉義市,從校園所在地的人文歷史、地理或自然環境出發,融入『人文第一、科技相佐、精緻創新、國際視野』的教育願景,替每間學校找到亮點。」
譬如鄰近阿里山林業鐵路的林森國小,1939年創校時,便是為了給林業從業子弟就讀。直到今日,校園中仍可見到鐵道,學生晨昏也會聽到林鐵的汽笛聲,校訂課程「認識百年的阿里山林業鐵路」特別有歷史和地理意義。
林森國小特色課程規劃從「閱見森鐵」開始,接著是「走讀森鐵」,給學生直接探索體驗的機會,包括到奮起湖老街訪問耆老、體驗道班工鐵軌枕木更換作業,坐著森鐵體驗沿途人文風光,進而產生公民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主動關注森林保育、爭取將森鐵列為世界遺產的行動。孩子們四處連署簽名,連阿里山林鐵處都承諾會將路線養護好,期待在林森國小學生的努力下,有朝一日阿里山林鐵可以躍上國際。
此外,坐落於玉山山腳下的嘉義市,還有著全台唯一一間以「玉山」為校名的中學──玉山國中。
玉山國中以帶領學生走向山林和玉山實際連結為使命,訂定「玉見名山」校本課程,「探索玉山」為課程主軸,每個年級都有目標:一年級到玉山登山口塔塔加麟趾山、二年級抵達玉山前峰、三年級登上玉山主峰。為落實大自然教室的理念,課程與各領域教學結合,設計植物辨識、高山沸點實驗、高山血氧濃度檢測、大氣壓力觀察、星象課程、旗語教學……,讓所學貼近生活。
至於位於嘉義市郊的北園國小,鄰近灌溉稻田的主要水源牛稠溪,加上校園周圍圍繞著翠綠廣闊的稻田,以跨領域為核心理念,訂定結合田園藝術與人文教學、環保、生活體驗及生命教育,發展藝術與生態特色教學的校本課程。
孩子隨著時節體驗耕作,插秧體驗學到「退後原來是向前」;收割時學習稻穗的謙卑,收割後更在田裡舉辦「稻香音樂祭」,以天地為幕席,在田中舞台表演太鼓、扯鈴、直笛、陶笛……,現場還設有茶席,由茶藝社學生擔任司茶人及茶侶,稻香佐以茶香,讓孩子對自身環境更有感。
別以為只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有助於找亮點,在市區的學校,則發揮創意從社區找特色。
譬如嘉義市南門圓環旁的民族國小,學區內有「嘉義市廚房」東市場,學校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孩子找出傳統市場的競爭優勢、改造傳統東市場。學校特色課程以南門城美學新文藝復興,討論傳統市場轉型面臨的公民議題;高年級學生以科技資訊進行專題式(PBL)行動學習,討論東市場的食安及空氣汙染公民議題,進行新公民運動,成為嘉義市小學生公民參與的代表作。
至於2015年將食育教育納入校本課程的興安國小,又是不一樣的特色。校方利用孩子在學校求學的六年時間中,希望能塑造他們的飲食品味。規劃知食(了解食物)、產食(小農夫學種菜)、惜食(不浪費食物)、佳食(烹飪課)、享食(飲食禮儀教育)六個階段,更在2020年進一步朝向深度美學發展。興安國小的食育教育社群除了自訂一到六年級12套食育教案,在學校中應用,更發展出一套涵蓋低、中、高年級的食育教材,供全台國小使用。
港坪國小則發揮校園獨特環境優勢,建構一所「都市裡的環境生態小學」,校門前的小溪是生態教育最佳場域,港坪牧場的小羊舍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校園後側的蝴蝶園負責復育鳳蝶類蝴蝶,學生不只觀察蝴蝶,還要當稱職的「蝴蝶保母」,並以蝴蝶課程為基石,討論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至於位在嘉義市中心的北興國中,特色課程「興敬自然」,是將戶外探索融入環境教育和山野教育,從關懷嘉義在地環境為出發點,以校園鄰近的檜河、蘭潭筍寮步道為踏查場域,走出教室的學習引燃學生對自然與人文的熱情,提高對在地文化與環境的關注;課程中也帶學生攀登塔塔加進行黑暗體驗,運用五感的體驗式學習,建立創造力、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的5C關鍵能力。
不僅向外找靈感,從培養孩子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也能型塑出學校亮點。
百年老校大同國小,是嘉義市唯一一所設有美術藝才班的小學,利用學校豐富的藝術領域資源,將「大同三美」訂為校訂課程,強調沉浸式的美感教育;更以美術館概念美化校園,校園中大型裝置藝術、師生共同創作的作品隨處可見,多元的駐校藝術家課程將音樂、表演、美術跨領域結合成為必修的美感養成課。
至於嘉義市南端的南興國中,則從音樂活動出發。2011年創立純銅管為主的管樂班,成為嘉義市行進管樂代表,在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擔任地主隊,提供學生表演的舞台。
南興國中還有全台少有的公立學校探索體驗校區,讓每一個嘉義市的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戶外探索教育;一大片原生種楊桃樹是生命教育的墊腳石,透過自然觀察,使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找到自己與校園、家園與土地,進而與這個世界的連結,最後再回歸到自我生命經驗的理解。
至於僑平國小,於2017年設置僑平創客學院,以「科技領航、僑平智造」為校本課程,發展結合資訊、藝文、自然、生活科技、語文、綜合等領域的STEAM跨領域課程,有七間科學與科技主題教室讓學生可以在玩AR、VR、製作投石器中學習科學原理,實踐「做中學」。
嘉義市東區山仔頂坡地上的蘭潭國小,以普及的天文教育及自動化天文台,成為雲嘉南地區推廣天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被稱為「嘉義市最接近星空的小學」。校本課程以包括天文教育發展在內的自然領域教學為主,讓天文變得有趣、生活化、富感情,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蘭潭國小也利用四季星象和天文變化舉辦星空Party,開放給對天文有興趣的學生及民眾參與,由校內學生擔任解說員,是最好的學習成果展。
➢【書籍資訊】《教出影響未來的孩子》
➢【延伸閱讀】
寫給在升學路上陷入兩難的你,請將「適合自己的」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