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中央研究院院士張文昌,走過六十年藥學研究之路,見證了台灣藥界的發展與挑戰。《一代藥學人的突圍》,不僅記錄藥界的重大里程碑,更傳遞給年輕世代一份珍貴的啟示:選擇藥學,是改變世界的一步。
文 / 張文昌,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灣過去三十年僅有三項新藥通過美國 FDA 505(b)(1) 核准,其中兩項來自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校友之手,堪稱台灣藥界的重要里程碑。從創校初期的自由氛圍,到今日校友在國際舞台上的突破,北醫藥學人以堅持、創新與團結,寫下令人驕傲的成就,展現了藥學教育如何培養出引領產業的關鍵力量。
走自己的路,開燦爛的花
人生最重要的,是早早認識自己的興趣。我從小在高雄旗山長大,家裡做生意,但我知道自己不適合走商業之路。我喜歡化學,喜歡探索分子變化與原理,這份興趣,讓我在聯考時選擇了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那是我自己決定的志願。
北醫藥學系給了我一個自由的起點。那時是一個剛創校的環境,沒有太多框架,卻有極好的師資與開放的校風。當時藥學專業的老師,大多是來自日本的大學教育學者,國語不一定流暢,但學術背景深厚,教學認真,與學生互動密切,讓我感受到溫暖與安定。
這份家庭般的向心力,直到現在仍在北醫藥學系中流動著,我們的校友網絡非常強大,大家像兄弟姊妹一樣,互相扶持。像書中提到的「班友集團」,就是由七位第四屆及兩位第六屆校友共同創業,從學生時代的情誼出發,攜手創業、共度難關,一路走來始終團結一致,最終成為台灣藥界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故事,正是北醫藥學系精神的最佳寫照。
不畏艱難、不怕失敗、靈活應變、勇於接受挑戰,是北醫藥學人的特質。這樣的特質,讓他們得以在很多困難的領域闖出成就來。譬如藥華藥詹青柳校友所開發的血癌新藥,獲得美國 FDA505(b)1 的核准,這是全新成分的新藥,難度極高。另一位校友江宗明,也成功研發出針對洗腎病患的降血液磷藥物,同樣獲得美國 FDA 505(b)1 認證。
台灣過去三十年來,獲得美國 FDA 505(b)1 核准的新藥僅有三種,其中兩種就來自本書中的北醫藥學系校友,這是多麼令人驕傲的成就!
做科學研究的人,必須對科學保持好奇,也要對自己保持誠實。我做了六十年的研究,從基礎藥理到臨床應用,我始終相信:藥學是一門能造福人類的科學。它不只是製藥、販售,更是創新、探索與責任。
人生沒有後悔,只有選擇。選擇藥學,是我一生最正確的決定。我希望年輕學子能在開放的校園中自由探索,認識自己,選擇自己所愛,全心投入。並從這本《一代藥學人的突圍》書中,學會前人的堅持與努力,看見選擇的力量,也看見自己的寬廣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