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在台灣生技製藥產業中,能合夥超過50年的企業少之又少,但由9位北醫藥學系校友與學弟共同創立的「班友集團」,卻締造了難得一見的佳話。半世紀來,班友成員彼此如兄弟般扶持,不僅成就產業,也將情誼擴展至家庭與公益,展現團結共創的力量。
文 / 謝德夫,班友集團創辦人
「班友,就是來自班上的朋友」,謝德夫至今仍是這群同學中的領航者與靈魂人物。
商場,充滿競爭與計較,合作夥伴從共同拚搏到反目分裂的故事,從來不新鮮。但九位北醫藥學院畢業的同學與學弟,攜手創業成立公司,走過半世紀始終親如家人,合作無間,打下西藥、中藥與醫材市場的大片江山,更從代理走向生產與研發,寫下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的一段佳話。
班友集團董事長謝德夫是當年帶頭創業的發起人,其他股東包括吳金雄、黃俊彥、沈重光、林智明、黃英俊、劉宏志,他們都是北醫藥學系第四屆的同班同學,另有江宗明、楊肇欽兩位是第六屆的學弟,年輕時合資以「班友」為名成立公司。
他說,大學是人生很快樂的時光,同學之間除了念書考試,更是一起打球、打牌、吃飯、喝酒的好朋友。那個時代的藥學畢業生許多人會選擇進入藥品公司當業務,因為有機會獲得較好的收入,他畢業後先在新生藥廠工作一年後,就轉往一家外商公司工作。
豪爽的性格加上認真的態度,短短一兩年,謝德夫成為公司的業務台柱,北部地區各大醫院的許多醫師都成了他的好友,公司也非常看重他的人脈和能力,後來正值要成立新的部門,打算對他委以重任,調升他出任高階主管。
然而年輕的謝德夫想得很遠,且充滿理想與企圖心,他想擁有自己的事業,不再為人作嫁。他認為,在外商公司任職,雖然待遇優渥,但做得再久再好,還是別人的屬下,而且公司隨時可能撤資走人或被併購,不如建立自己的事業,全力一搏。
同學齊心,創業打拚
創業的起點,最需要的是人與錢,有著好人緣的謝德夫聯絡同班同學吳金雄、黃英俊、黃俊彥、沈重光、林智明,六個人每人出資二十萬元,於1974年成立班友,投入藥品藥材的代理市場。「就是找個理由聚會,大家可以一起吃飯、喝酒!」謝德夫開玩笑說。其實他深知每個同學都有各自的強項,相信大家可以同甘共苦、一起打拚。
但一家新成立的小公司,要在外商環伺的市場上殺出重圍並不容易,他們代理不到什麼知名的藥品,只能先代理骨科用的石膏、繃帶、棉捲等初級醫材產品。業務工作主要由謝德夫和黃英俊負責,兩人分頭向公私立醫院和藥局推廣。
黃英俊原本在另一家外商藥廠工作,他回憶,「剛開始的那幾年,真的很辛苦,一捲四百八十元的棉捲只能賣五百二十元,利潤很低,但為了生存,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他和謝德夫常常騎著機車,從早忙到晚,接單、送貨、跑客戶,全部一手包,每天又忙又累。
更慘的是因為公司獲利有限,每個月只有幾萬元收入,即使有盈餘也都用在轉投資上,股東們沒有紅利,謝德夫和黃英俊兩位專職業務,每月領到的薪水都只有「薄薄一袋」。
但這群同學們不曾想過放棄。黃英俊說,後來有些醫師被他們的誠意打動,會介紹新的醫療產品給班友,讓班友的業務漸有起色;另一方面由於謝德夫很有遠見,又充滿打前鋒的拚勁,每當聽說市場有新產品時,他會馬上展開調查,評估市場接受程度,找到適合的產品後,更會全力爭取由班友代理。
推動轉型投入生產
為了投入更大的能量拚市場,謝德夫決定擴大公司規模和業務團隊,又陸續找來北醫的同班同學劉宏志和學弟江宗明、楊肇欽,一起加入班友成為股東,班友團隊的九名成員就此到齊。
辛勤打拚了幾年業務後,班友逐漸成長,代理的醫療器材與藥品開始增加,還引進過台灣第一代、第一台雷射刀,並逐步踏進台灣骨外科置換醫材的市場,代理國外知名品牌的人工關節,奠定醫材用品的業務基礎。
帶著外國原廠的信任,班友團隊一步步打開許多藥品和醫材的台灣市場,產品也走向多元,但這時又遇到新的難題——代理權被原廠收回。
謝德夫說,這是台灣代理商常會面臨的困境,一旦市場開發得太好,原廠難免現實,會收回代理權自己經營,班友那時接連遭遇這類問題,「大家討論後決定轉型,不只代理儀器、藥品,還要投入生產。」他特別指出,這項策略性的轉型,借重了江宗明在市場行銷上的敏銳度,成功開拓新市場。
1976年前後,班友先收購了寶齡製藥,之後再併購富錦製藥,將兩家藥廠合併為「寶齡富錦」,成為班友進軍西藥生產的全新戰艦。由林智明擔任董事長,江宗明出任總經理,運用全新的策略與專業團隊,帶著寶齡富錦走向生產與研發,在新的戰場站穩腳步。同一時間,班友在骨科醫材市場的耕耘漸漸開花結果,1982年進一步將骨科業務獨立,成立傑奎,由謝德夫打前鋒負責營運。之後再由楊肇欽、林智明、劉宏志先後接任董事長,積極導入國外新技術與專業醫材,協助台灣骨科醫療起飛,並與國際接軌。
傑奎代理的關節產品,還曾在台灣創下市占率第一的好成績,後來同樣由代理銷售的模式轉型,擴展到骨科醫療器材的生產研發。
接手順天堂,挑戰中藥市場
十年不到,班友公司成為班友集團,在西藥與醫材市場都頗有斬獲,但團隊並不就此滿足。1988年,謝德夫與西藥部門副總許仁壽負責規劃,接下老字號順天堂藥廠的經營權,跨足中藥領域,迎接全新挑戰。
面對全然陌生的中藥領域,謝德夫再次發揮先鋒的精神,自願挑起重擔,擔任順天堂總經理,要在從未涉足的中藥市場開疆闢土。
2000 年之後,台灣生技產業興起,班友認為,順天堂應投入新藥研發,而新的領域需要更多菁英人才,於是謝德夫找來證券金融界赫赫有名的張立秋出任順天堂集團執行長。
2021 年新冠疫情期間,順天堂投入生產的「清冠一號」,創下外銷五十多國的佳績,更取得台灣衛生福利部授權製造的第一張中藥藥證。
認識的人都會喜歡他
談起與班友的緣分和合作情誼,如今已是順天堂藥廠董事長的張立秋說,他與謝德夫是打網球認識的朋友,當年他相信謝德夫的熱情和真誠,加入順天堂以來,又進一步看見謝德夫慷慨、不計較的性格,而且謝德夫非常有識人之明,只要適合的人一定找來,並力挺到底,「簡單一句,認識他的人都會喜歡他。」
做為半世紀的老同學、老戰友,黃英俊則形容謝德夫「懂得看人用人」,不論是順天堂、寶齡富錦或傑奎,謝德夫總會找到最適合的人才,充分授權,把適合的事交給適合的人。
早年負責班友中部業務的劉宏志說:「當年我比其他同學晚一年加入班友,領的薪水卻和帶頭的謝德夫一樣,因為他認為大家都很辛苦,薪資要公平。」而且每次劉宏志從中部北上時,謝德夫也會一手包辦他的食宿交通費用,從來不計較。
「我就是對他很服氣,」說起謝德夫的為人,林智明表示,當年他自北醫藥學系畢業後,先在外商藥廠工作,發現任職同家外商的學弟江宗明在東部把業務做得有聲有色,於是引介江宗明進入班友,後來班友成立子公司寶齡富錦,謝德夫安排他和江宗明分別出任寶齡富錦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他也二話不說接掌,「謝德夫很會用人,我相信他的安排,他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兄弟般的一家人
班友有九位成員,在謝德夫堅持必須公平的原則下,幾十年來大家輪流出任班友集團董事長,唯一的例外是江宗明,始終在第一線擔任班友和寶齡富錦的總經理。他也不負眾望,寶齡富錦從代理外國藥品和生產學名藥起家,後來進入醫美保健與檢驗試劑市場,2014年更成功開發腎臟病新藥「拿百磷」(Nephoxil®),取得美國、日本與歐盟的藥證。
逾半世紀以來,班友九位夥伴建立起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他們同甘共苦、禍福與共,成為台灣產業界罕見的佳話,每個成員說起這份情誼,臉上都寫滿喜悅與自豪。
情感漣漪擴及家人、社會
他們九位的感情,更從事業擴大到九個家庭,各自的家人就是共同的家人。從班友成立以來,他們每年不定期攜家帶眷一起出遊聚會,第二代的子女全都是一起長大的朋友。
九位夥伴們更重視孝道,凡是任何一人的父母生日,九個家庭一定全員到齊為長輩祝壽,讓老人家開心不已。劉宏志說,這項傳統五十年來不曾改變,因為他們堅持「飲水思源」,如果沒有父母的栽培,不會有今日的班友。
班友的另一個重要傳統,是每年出資招待九位班友的太太們組團出國旅遊,感謝她們長年以來對先生的支持,是九位夥伴背後重要的力量。
2014 年,班友創辦四十週年之際,他們更決定回饋社會,出資成立「班友公益慈善基金會」投入公益,默默捐款協助全台的弱勢族群。
走過半世紀歲月,班友集團旗下的寶齡富錦、傑奎與順天堂三家公司,如今分別在西藥、醫美、醫材與中藥領域有了輝煌的成果。九位北醫藥學系畢業的同班同學與學弟,從一步一腳印拚業務的年輕人,到自力生產研發的大型生技製藥集團,見證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他們無私分享與團結一心的精神,也正是創業成功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