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一般的公司講求的是短期的穩定收益,但記住!長期目標雖帶有風險,但隨著時間經過,它往往也會帶來回報
圖片來源:unsplash
Google不是傳統的公司,一般上市公司的標準結構可能會損害獨立性及注重客觀,這是Google過去會成功最重要的兩項特質,而且我們認為這對公司的未來也最為重要。所以我們制訂一套公司架構,設計來保護Google創新與維持最鮮明特徵的能力。我們相信長期來看,這會讓Google和新舊股東都受益。
作為未上市公司,我們一向專注在長期發展,而且這對我們有利。未來作為股票上市公司,我們也會做相同的事。
我們認為外部壓力常常誘使公司只為了滿足每一季的市場預測,犧牲長期機會。這種壓力有時候甚至會讓公司操縱財報表現,而去「粉飾季報」。用華倫.巴菲特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會讓單季或年度業績『變得平穩』:如果總部拿到的盈餘數字出現起伏震盪,那麼各位看到的數字就會起伏震盪。」
如果出現符合股東最佳長期利益、卻可能需要犧牲短期業績的機會,我們會抓住這種機會,而且一定會堅決做到這點。因此,我們請求股東採取長期觀點。
你可能會問長期到底要多久?通常我們預期一項計畫要在1、2年內產生利益或有所進展,不過,我們還是會盡可能向前看。
儘管商業環境和科技發展瞬息萬變,我們還是希望把握未來3到5年的狀況,再來去決定現在要做的事。我們努力讓這些多年方案的總收益達到最大。雖然我們強力擁護這個策略,要很好的預測科技多年後的發展還是非常困難。
許多公司有壓力要讓盈餘達到股票分析師的預測,因此,它們往往會接受較少而可預見的盈餘,不敢追求較大而充滿不確定性的盈餘。我們認為這是有害的,所以打算反其道而行。
我們採用長期觀點當然有風險。市場也許會因為很難評估長期價值,因而很可能會低估我們公司的價值。另外,我們採用長期觀點可能只是錯誤的商業策略,競爭對手可能因為短期策略受益,結果變得更為強大。
想要投資本公司的各位,應該要考量我們採用長期觀點的風險。我們在做商業決策時,根據的是公司和股東的長期福祉,而非根據會計考量。
雖然我們會討論業務的長期趨勢,但我們不準備提供傳統的盈餘預測。我們無法把每季業績表現精確預測到某個很小的區間內。我們認為我們的職責是促進股東利益,而且我們相信人為操控短期目標數字其實對股東不利。我們希望大家不會要求我們做出這種預測,如果還是有人要求,我們會鄭重拒絕。
管理團隊因為一系列短期目標而分心,就像減肥的人每半小時就去量體重一樣沒有意義。在我們尋求長期價值最大化的同時,我們的單季業績會因為認列一些新專案的虧損與其他專案的獲利而出現起伏波動。
我們很樂意在今後提供更能量化的風險與報酬數字,但這非常困難。雖然我們對一些高風險的專案很感興趣,但預期還是會把絕大部分的資源用來改善主要業務(目前是搜尋引擎和廣告)。大多數員工都在核心領域逐漸改善各項工作,因此這也是很自然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