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如果一定要貼標籤,那麼我只承認,我的最愛是「真食物」,尤其是依隨四季而產出的生蔬鮮果、現撈漁獲海鮮、人道飼養草飼肉品、放養的走地雞和蛋等。
圖/裴小馬
家裡的餐桌,葷一道、素不限量,肉類是永遠的配角,可能的話切丁、切柳條、切薄片,小氣巴拉的處理,營造一種視覺豐足但實際用量超儉省的美麗假象。一則省荷包,舊金山灣區優質葷料的高貴身價,豪邁大塊吃肉萬萬使不得;二則少吃葷有益身心,吃少一點就能吃好一點,我非但不覺得委屈,從某個角度來說,更可吃得百無禁忌,毫無心理負擔。像我從來不算卡路里,料理該加奶油時也絕不手軟,鮮少追在某種營養素的屁股後面跑,我真心相信,只要均衡全面的依隨天地節氣的賜予,吃真正的食物,身體也會善意回報。
回歸最初的飲食本質,是「裸食」命名的初衷,但我想,與其說裸食是一種只關注「吃什麼」的飲食小流派,不如說是從料理食物開始牽動,一種追尋傳統善美的生活情調,因為在意吃進身體的東西,進而關切食物的出處,如何被種植養殖撈捕。
於是,一有機會便飛也似的朝向食物的來源奔去,踩著地氣,聞著花草香,在啁啾鳥兒的鳴唱聲中,聽莊稼人說故事道甘苦,到底是經過怎麼樣的一番角力拉拔,才能有頭好壯壯的富饒收成。接著,再把從田野天地間攜回家的滿心感動,化為一股握拳發誓非要好好料理,從頭到尾,從皮到芯,沒有一丁點浪費的下廚決心。最終,一家子圍著飯桌,帶著因為接觸了解而更深刻的感激,細細品嘗得之不易,認真算起來,其實一點也不昂貴的幸福料理。
裸食,並不是我說的才算,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著、所有對飲食有愛有情的人,都可以定義一方屬於自己的裸食生活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