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不要只想著幸福是詩和遠方,幸福是保持學習的持續力,對世界堅持發揮正向的影響力。藉由閱讀來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與思維型態吧!讓《成功心態》指引你改變的方向,陪著你蓄積創造幸福的力量。
圖片來源:pexels
文 / 尚瑞君,親子教養作家
多年前,我因為照無痛胃鏡而發現心肌缺氧。當時檢驗師反覆叮嚀我要去心臟科回診。我只想著更多年前去心臟科檢查時,醫生只說我心跳過快,要放輕鬆過日子就好。
在一次家族聚餐的場合,我問成員中的醫生說:「心肌缺氧很嚴重嗎?」他回:「很嚴重,會死!」
會死這兩個字果然比千般叮嚀有效,我乖乖的去心臟科檢查,反反覆覆幾個月的檢查與追蹤,最後是瓣膜閉鎖不全和心悸,醫生開單要我定期抽血回診。
也許是當時太年輕,也許是自己還沒有接受這樣的狀況。我沒有定期回診,最後就不回診了!但我的身體狀況卻愈來愈糟。接著遇上了媽媽的健康也出現問題,內憂外患的讓我天天心神不寧。
四年多前的一個深夜,因為有些頭暈踩空平面踏階,我就從三樓摔到二樓半的位置。這一摔,讓我發現死亡可能隨時都會出現,但我上有老母,下有幼兒,我怎麼可以讓他們失去至親呢?我又乖乖地回去醫院報到,甚至跟醫生詢問家族成員有的疾病要如何預防?這又檢查出我有嚴重的貧血問題。
既然三個月就要抽血和回診一次,我決定改變心態接受這樣的事實。把抽血想成是在做健康檢查;把回診當作是去看老朋友;把運動和養身認定是在愛自己的具體實踐,當我的心態改變了,一切就慢慢地往好的方向發展。
對照從小就體弱多病的過去來看,林黛玉的形象跟著我整個青春世代。在中年的現在,雖然年齡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但現在卻是我覺得自己一生中最健康的時刻,身體和心態都相對健康。
自己這樣的改變歷程,和最近看的書《成功心態》不謀而合。
您的想法真的是對的?是最好的嗎?讓我們用「標籤」兩個字來檢測。
聽到標籤,大部分都會覺得自己很怕被別人貼標籤,甚至隨便幫別人貼標籤吧!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心態貼上了成長型心態、開放型心態、進取型心態、向外型心態,這樣的標籤,卻是能幫助你提升自我覺察和邁向成功的起手式。書中更有檢測現在心態的連結,讓你可以每隔一陣子,都檢測一下自己的心態是否健康、正向,保持學習與成長。
《成功心態》一書中更有許多的故事分享,帶來警惕與深思。有些年輕優秀的體育健將,揮霍天賦卻不懂紀律與保持學習,像煙火一樣只能短暫的照亮夜空,卻無法成為持續發光發熱的太陽,著實可惜。
定型心態的人即便擁有天分,也可能因為心態定型辜負才華,反之,即便資直平庸,透過持續努力與進步,也可以創造非凡成就。其間差異就在與是否保持成長型的學習心態。
「籃球之神」麥克.喬丹曾說:「我的人生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這就是為什麼我能成功。」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不是展現出自己以為的全部潛能,而是發揮出自己不知道的潛能,這種感覺,是很多女子成為母親後的感受吧?
女子本柔弱,為母則強。這個「強」,不是什麼都會,都要自己做的逞強,而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照顧與教養,成為母親的我們,保持最強的韌性與彈性,努力與認真的學習,每天都在刷新自己,成為更好、更優化的生命。
心態可以改變嗎?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透過閱讀與學習,我們就可以慢慢讓自己變成《成功心態》一書中的建議:
雖然人的生命有限,但沒有人可以限制你要到達的地方,沒有人可以畫定你能完成的成就,只有你自己可以選擇侷限或是發展你的未來。不要只想著幸福是詩和遠方,幸福是保持學習的持續力,對世界堅持發揮正向的影響力。藉由閱讀來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與思維型態吧!讓《成功心態》指引你改變的方向,陪著你蓄積創造幸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