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大家都知道高熱量食物對身體不好,對為何仍難以抗拒誘惑?歷史學家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中回溯遠古人類生活,發現就算現今社會高樓林立、衣食無缺,冰箱仍是塞滿食物,原因在於已刻在基因裡的記憶。
想要了解人類的天性、歷史和心理,就得想辦法回到那些狩獵採集的祖先頭腦裡面,看看他們的想法。在智人的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靠採集為生。在過去200年間,有愈來愈多智人的謀生方式是在城市裡面勞動,整天坐辦公桌;而再之前的一萬年,多數的智人則是務農或畜牧;但不論如何,比起先前幾萬年都在狩獵或採集,現代的謀生方式在歷史上不過都只像是一瞬間的事罷了。
演化心理學近來發展蓬勃,認為現在人類的各種社會和心理特徵早從農業時代之前就已經開始形塑。這個領域的學者認為,即使到了現在,我們的大腦和心靈都還是以狩獵和採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維。我們的飲食習慣、衝突和性欲之所以是現在的樣貌,正是因為我們還保留著狩獵採集者的頭腦,但所處的卻是工業化之後的環境,像是有超級城市、飛機、電話和電腦。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比前人享有更多物質資源、擁有更長的壽命,但又覺得疏離、沮喪而壓力重重。演化心理學家認為,想理解背後的原因,我們就需要深入研究狩獵採集者的世界,因為那個世界其實現在還牢牢記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舉例來說,高熱量食物對人不好,但為什麼老是戒不掉?現今的富裕國家都有肥胖的問題,幾乎像瘟疫一樣蔓延,還很快地將魔爪伸向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們不想想採集者祖先的飲食習慣,就很難解釋為什麼我們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難以抵抗。當時他們住在草原上或森林裡,高熱量的甜食非常罕見,永遠供不應求。如果是個三萬年前的採集者,想吃甜食只有一種可能:熟透的水果。所以,如果石器時代的女性碰到一棵長滿甜美無花果的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為止,否則等到附近的狒狒也發現這棵樹,可就一顆也吃不到了。於是,這種想大口吃下高熱量食物的直覺本能就這樣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就算我們今天可能是住在高樓大廈,家家戶戶的冰箱早就塞滿食物,但我們的DNA還記得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正因如此,我們才會不知不覺就吃完一整桶的哈根達斯,可能還配著一大杯可口可樂。……
……在現代的富裕社會,平均每週的工時是40-45小時,發展中國家則是60到甚至80小時;但如果是狩獵採集者,就算住在最貧瘠的地區(像是喀拉哈利沙漠),平均每週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時。他們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獵一次、每天採集3-6小時。一般時期,這樣就足以養活整個部落了。而很有可能大多數的遠古採集者住的都是比喀拉哈利沙漠更肥沃的地方,所以取得食物和原物料所需的時間還要更少。最重要的是,這些採集者可沒什麼家事負擔。他們不用洗碗、不用吸地毯、不用磨地板、不用換尿布,也沒帳單得付。
這樣的採集經濟,能讓大多數人都過著比在農業或工業社會中更有趣的生活。像是現在,如果在中國的血汗工廠工作,每天早上大約七點就得出門,走過飽受汙染的街道,進到工廠用同一種方式不停操作同一臺機器,時間長達十小時,叫人心靈整個麻木。等到晚上七點回家,還得再洗碗、洗衣服。而在三萬年前,如果是個在中國的採集者,可能是在大約早上八點離開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採採蘑菇、挖挖根莖、抓抓青蛙,偶爾還得躲一下老虎。但等到中午過後,他們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來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聊聊八卦、講講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鬆放鬆。當然,有時候是會碰上老虎或蛇沒錯,但另一方面來說,當時倒也不用擔心車禍或工業汙染。
在大多數地方、大多數時候,靠著採集就已經能得到充分的營養。這其實很合理,畢竟這正是人類在先前數十萬年間的正常飲食,人體早就完全適應而且適合。骨骼化石的證據顯示,遠古時期的採集者比較少有飢餓或營養不良的問題,而且比起後來的農業時代,他們身高較高,也比較健康。雖然平均壽命顯然只有30-40歲,但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兒童早夭的情形十分普遍。只要能活過危機四伏而意外頻傳的生命早期,當時的人就大多能活到60歲,有的甚至還能活到超過80歲。在現代的採集社會裡,只要女性能活到45歲,大概再活個20年就不是問題,而總人口的5-8%也都活到超過60歲。
➢【書籍資訊】《人類大歷史(增訂版)》
➢【延伸閱讀】金錢制度所操弄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