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擁有超過500萬人訂閱的YouTuber《老高與小茉Mr & Mrs Gao》,在今年11月的影片「人如何成為人」中,導讀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暢銷著作《人類大歷史》。老高指出,「其實我覺得作者最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因為國家和民族,甚至信仰而成為仇敵」,他提及「這本書還講了很多其他的內容,書本身也非常長,有興趣的觀眾一定自己去看一下,非常有意義的一本書」。以下是《人類大歷史》的編輯導讀。
文/天下文化顧問林榮崧
許多所謂「大歷史」書,標榜要給讀者一個完整的人類歷史輪廓,但很少成功。
通常,描寫文字發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學家、考古學家的專長;但是文字發明之後的年代,則是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擅場。至於如何讓這兩大段歷史之間沒有斷層,能夠有一以貫之的宏觀解讀,過去幾乎沒人做得到。許多著名史家的作品,由於欠缺遺傳學或生態學的視野,很多關鍵史事的詮釋,也只是隔靴搔癢。
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所寫的《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分成四部分來描述人類大歷史:
自承無知,於是奮力從事發現和發明,帶給社會快速進步,使我們擁有上帝的力量,也可能帶來毀滅。以及導致全球大一統、人類大融合的關鍵因素——金錢、帝國、宗教。
作者哈拉瑞還希望這本《人類大歷史》能填補傳統史書的三個鴻溝:
歷史觀與哲學觀之間的鴻溝(這本書要提供有史實根據的深刻哲學思考)、人類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鴻溝(這本書要讓讀者多從地球的整個生態系來思考,而不是只著重在人類的發展和利益)、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鴻溝(檢視歷史事件如何影響到當時一般人的生活,例如當時的平民感受如何?有沒有人更幸福或更悲慘?)。
作者認為,讀者若是錯過這樣的觀點和角度,不帶著這些疑問來思考,將會一再錯過歷史中最關鍵、最有意思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