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這本書並不是讓年輕世代有一個簡單的「複製」、「貼上」的範本,而是希望透過唐鳳分享自己的思考方式,讓年輕世代勇於「追尋自我」,建立自己的思考路徑與風格。
圖片來源:Flickr 攝影:林后駿
天下文化副總編輯 黃安妮
唐鳳雖然不是數位原生世代,卻是數位世界的移民,從小學就開始使用網路,是一名資深的網路使用者,並且非常關切此一新世代的現在與未來。
唐鳳曾指出,過往的世代依賴媒體獲取大量的訊息,卻很難影響媒體,因而過去的教育強調媒體「識讀」,著重於辨識媒體的內容是否有意義。然而,現在的數位原生世代,人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是製作人,因此,具備「思辨力」的「素養」反而更重要,是數位時代的公民都必須擁有的能力,尤其是在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一切的學習、工作、行動,都必須建立在「思考」與「思辨力」之上。唐鳳的思考不僅邏輯清晰、縝密,並且深具觀點與國際視野,一直是台灣社會清澈而理性的聲音。
唐鳳在《唐鳳的破框思考力》一書中分享她如何學習、如何工作、如何行動。無論是思考、閱讀、工作模式、看待世界的方式,她都像一個未來客,從未來回到現在,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分享給所有人。她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方式,讓她在面對日益複雜的世界時,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定錨方式,不被外界紛亂左右,能朝自己想要的方式前進。
例如,為了拿回生活的主動權,她一週兩天不進辦公室工作,學習新知;她訂購食材,自己做便當,掌握自己的健康與時間;她清除FB的介面,將牆面都換成勵志格言,讓 FB完全無法搜集她的資料與軌跡,不被演算法綁架,也不被廣告操弄她的情緒。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從唐鳳如何自學、建構自己的思想體系、一天如何展開,窺見唐鳳在日理萬機的大小工作事務中,既能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又能兼顧生活品質與自我學習的需求。唐鳳跳脫傳統學習路徑的與聰明的時間管理,不僅是她保有清晰思慮的方法,也是不被工作綁架,成為自己生命主導者的關鍵。
這本書並不是讓年輕世代有一個簡單的「複製」、「貼上」的範本,而是希望透過唐鳳分享自己的思考方式,讓年輕世代勇於「追尋自我」,建立自己的思考路徑與風格。
➢【書籍資訊】《唐鳳的破框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