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這本書並不是讓年輕世代有一個簡單的「複製」、「貼上」的範本,而是希望透過唐鳳分享自己的思考方式,讓年輕世代勇於「追尋自我」,建立自己的思考路徑與風格。
圖片來源:Flickr 攝影:林后駿
天下文化副總編輯 黃安妮
唐鳳雖然不是數位原生世代,卻是數位世界的移民,從小學就開始使用網路,是一名資深的網路使用者,並且非常關切此一新世代的現在與未來。
唐鳳曾指出,過往的世代依賴媒體獲取大量的訊息,卻很難影響媒體,因而過去的教育強調媒體「識讀」,著重於辨識媒體的內容是否有意義。然而,現在的數位原生世代,人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是製作人,因此,具備「思辨力」的「素養」反而更重要,是數位時代的公民都必須擁有的能力,尤其是在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一切的學習、工作、行動,都必須建立在「思考」與「思辨力」之上。唐鳳的思考不僅邏輯清晰、縝密,並且深具觀點與國際視野,一直是台灣社會清澈而理性的聲音。
唐鳳在《唐鳳的破框思考力》一書中分享她如何學習、如何工作、如何行動。無論是思考、閱讀、工作模式、看待世界的方式,她都像一個未來客,從未來回到現在,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分享給所有人。她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方式,讓她在面對日益複雜的世界時,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定錨方式,不被外界紛亂左右,能朝自己想要的方式前進。
例如,為了拿回生活的主動權,她一週兩天不進辦公室工作,學習新知;她訂購食材,自己做便當,掌握自己的健康與時間;她清除FB的介面,將牆面都換成勵志格言,讓 FB完全無法搜集她的資料與軌跡,不被演算法綁架,也不被廣告操弄她的情緒。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從唐鳳如何自學、建構自己的思想體系、一天如何展開,窺見唐鳳在日理萬機的大小工作事務中,既能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又能兼顧生活品質與自我學習的需求。唐鳳跳脫傳統學習路徑的與聰明的時間管理,不僅是她保有清晰思慮的方法,也是不被工作綁架,成為自己生命主導者的關鍵。
這本書並不是讓年輕世代有一個簡單的「複製」、「貼上」的範本,而是希望透過唐鳳分享自己的思考方式,讓年輕世代勇於「追尋自我」,建立自己的思考路徑與風格。
➢【書籍資訊】《唐鳳的破框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