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2006年由鹿林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168126,為感謝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對推動環保的貢獻,用其名為小行星命名。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以新書《鄭崇華演講集》收錄歷年精采講稿,都是他在不同階段,對當時環境、產業以及社會發展的思索與想像。本文摘自《鄭崇華演講集》中,2008年於「中央大學小行星命名記者會」的致詞演講。
謙卑感受,人類有多渺小
「中央大學小行星命名記者會」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致詞(2008年7月)
葉副校長(永烜)、各位中央大學的師長們、楊庭彰同學,以及在場的各位貴賓、羅益強先生、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參加這個典禮,謝謝中央大學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將這個新發現的行星,以我這個僅僅是對宇宙天文有興趣的人來命名,這對我來說是高度的榮耀。尤其中央大學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研究型大學,在天文遙測技術與地球科學方面,有著傲人的成就,我在兩年多前受邀參觀位於玉山上的中大鹿林天文台時,就對於中大在硬體設備與人力的投入深表欽佩,也同時讓我惕勵自己必須再多充實這一方面的知識與訊息。
我對宇宙產生好奇心的開始,大約在中學時代。我十多歲就離開福建家鄉到外地就學,後來又隻身待在台灣,從此整年都住在學校的宿舍裡。漫長的寒暑假,學校的同學們大多回家,我則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晚上,一個人坐在學校的大操場上,望著天空高掛的明月及數不清的星星,有時候還可以看到流星。當時我腦海中就已經浮現出許多問題,到底宇宙有多大?有多少星星?太陽與地球是何時誕生的?還能存在多久?那時,我對地球及浩瀚的宇宙充滿好奇心,希望將來可以知道這些答案。
圖片來源:台達 Delta Facebook紛絲專頁 鄭崇華小行星模型
事實上,人類從20世紀末到最近的20多年來,對宇宙的了解,比過去進展了許多,1990年裝置了哈伯太空望遠鏡,1993年修好正式啟用,增加了觀測宇宙的視野,人類不僅可以將宇宙看得更遠、更清楚,也因此看到了宇宙之大、宇宙之美。哈伯望遠鏡顯示遙遠星系的光影,有的甚至在130億光年的宇宙邊緣之外,看到宇宙最早的恆星只有氫元素融合成氦元素產生能量而發光,如此讓我們有機會見到宇宙誕生、星球成長、爆炸、死亡等情景,一直到現代,這也讓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誕生與成長過程,並且推斷我們將來的命運。
宇宙之浩瀚,真是難以想像,相形之下,我們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陽系,不過是在銀河系一個角落的小星星而已。宇宙中充滿了許多流浪的隕石、彗星,因此每個星球都可能受到彗星撞擊。其實地球在距今6,500萬與3,600萬年前分別遭受到兩次大撞擊,而這兩次的撞擊都讓地球上的生命絕跡、物種消失。
在知道了太陽系各個行星的運行軌道與相對位置後,我們了解,如果沒有大型行星的保護,地球遭受撞擊的機率可能是目前的1,000倍,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演化出目前地球上的高等生物以及有智慧的人類。由此可知,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是多麼的難能可貴,也就是因為有了許多條件「剛好」結合在一起,宇宙才能創造出像地球這麼一個可以孕育萬物生命的星球,所以人類應該要用最大的力量來保護地球、愛惜地球。
從20世紀以來,人類意識到科技與工業的發展雖然帶給我們生活的便捷,同時也造成許多對自然環境的衝擊,諸如天然物資的大量耗損、能源短缺,空氣、水資源以及土地的汙染,化學毒物及重金屬危害人類健康等等。尤其,人類排放過度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到大氣層中,造成了全球暖化效應。如何及時克制這樣的現象,以避免世紀末可能發生的大災難,是我們企業界、政府以及全民都要立即採取行動的問題。
近幾年來,全球暖化已喚起國際間的重視,2007年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公布了自1988年成立以來的第4份報告,科學家們相信,近世紀人類排放了過量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至大氣層中,造成全球暖化,使得冰河及極地冰帽融化、洋流和氣候改變以及海平面升高。他們預估,若各國不能在2015年前阻止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突破450 ppm,那麼21世紀末,全球溫度將較1990年代再上升攝氏2度,屆時將會有數十億人口因水源地的枯竭面臨缺水危機,甚至因極端氣候造成的巨大天災而成為無家可歸的環境難民,同時還會有3成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可見此問題之嚴重性與迫切性。
所以,如果把天文學及地球科學當成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應有的常識,讓大家認識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甚至宇宙,了解我們身處的環境之後,再討論自視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怎麼做,才能使自己及我們的後代,乃至於自然界所有與人類共生共存的萬物,能夠永續生存及發展。
環保、節能是台達長期以來的經營使命,作為一個企業公民,我們必須竭盡所能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減緩地球暖化。
多年來,台達電子在日常營運中,也確實不斷專注設法提高產品的效率,並且開發新能源。
不只是產品追求環保節能,我們更將這些概念深化在公司日常運作中。台達在工廠的燒機區,由同仁自行設計並加裝電力回收模組,使得電力可回收70 至85%不等。另外我們也在塑膠射出成型機與銲錫爐的設備表面做隔熱處理,因此減少了許多熱氣的排放,不僅節省空調用電,還讓同仁的工作環境更為舒適。
此外,我們在台南科學園區興建了一棟綠建築,獲得內政部「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肯定。綠建築可比傳統建築物節省30%的能源與50%的水資源,並且可以透過良好的通風與採光設計,帶給同仁更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也得到更高的工作效率。
有遠見的公司,應該善用環保節能的優勢來創造公司本身與產品的價值,同時也會藉由這樣的特質,讓公司不斷成長創新。台達近年來很關心自然環境惡化、能源短缺、地球暖化等問題,並積極著手研發潔淨能源與替代能源,研究如何有效的使用能源及資源,不僅有助解決環保及能源需求,也是很好的商機。
有幸獲得中央大學的提名,並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議通過,這顆以我的名字來命名的小行星在天體中運行,更讓我深切體會到地球天然環境與資源的得來不易。當前的環境面臨危機,人類應該要覺醒,不要對自然資源及能源,做不當的使用或無謂的浪費,把這美好的自然環境破壞殆盡,犧牲了生活品質,甚至造成大的災難,讓我們及後代子孫無以為繼。
宇宙在自然運行之中,結合了這麼多巧妙的條件才創造出地球,大家要用感恩之心來愛護地球環境,讓地球永續運行,也讓我們的下一代,仍然能夠保有這份宇宙的恩典。
➢【書籍資訊】《鄭崇華演講集:台達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