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從田埂邊的小工廠到全球電源供應器龍頭,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以新書《鄭崇華演講集》分享50年真知灼見精選,於自序中歸納出的3個幫助台達快速成長的因素及企業經營的信念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想要將過去數十年來的演講內容整理成書,這個念頭一直放在我的心中,但因為工作忙碌,一直沒有付諸實踐。直到某天我偶然與高希均教授提起,高教授立即熱心且充滿行動力的促成此書誕生。
在遠見天下文化的協助之下,我開始整理過去的演講文稿,沒想到第一次居然整理出355篇,因為數量太多,編輯請我再精選一次,結果數量還是高達155篇。幸好在編輯團隊的鼎力協助之下,從演講對象與場合的重要性、海內外及各地域的平衡性,以及內容的多元性等諸多考量之下,最終才精選出本書中收錄的48 篇文稿。
趁著這次整理歷年演講文稿的機會,我也自問:在坊間眾多的書籍之中,出版一本自己過去的演講集,究竟能為讀者帶來什麼價值呢?
其實我本身是個不太懂宣傳的人,也不習慣宣揚自己,但過去為何常受邀在不同的場合發表演講與致詞?除了承蒙各界的厚愛與善意之外,我想或許也是因為台達一路發展的過程,恰好能夠為產業及社會帶來一些啟發。
台達自1971年成立之初,當時僅有15個員工,但由於注重品質,在客戶之間累積很好的口碑,公司不知不覺間迅速成長,1971 至1980年間,公司年複合成長率達到69.42%,而1981 到1990年也有41.13%。從田埂邊小廠房起家的台達,總算是站穩了腳跟,在全球版圖裡找到一方立足之地。
也是在這段期間,我開始接到海內外的演講邀約。
我第一次站上國際演講台,用英語演說,是1990年代受IBM邀請,那並不是一個公開演講,而是以供應商的身分,分享與IBM的合作經驗。在那次的新興國家供應商大會中,IBM邀請了許多他們認為重要的供應商,而台達是台灣唯一受邀的廠商,令我非常訝異,因為相較其他台灣企業,台達的規模並不算大。
當時我心想,台達這麼小的公司,誰都不認識我們,究竟該分享什麼呢?於是我一開始先展示了台達歷年來的營收成長,草創期我們的營收並不高,直至1983年進軍電源供應器市場,立刻出現一個陡峭的成長曲線,果然引發在座與會者的好奇,紛紛追問台達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接著,我便分享了自己歸納出的3個幫助台達快速成長的因素,分別是堅持品質、持續跟著市場變化與時俱進,以及確立全球化策略布局,為全球的客戶提供服務。同時間,我也分享了一個創業初期,為了打入IBM供應鏈而發生的小故事,這場演講的完整內容就收錄在本書中的105 頁。
不瞞各位,在台達創立之初,我及團隊只顧著埋首工作、想方設法爭取更多業務,力求產品的品質,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與期待,卻很少停下腳步去回顧我們已經累積起來的成果。直到開始準備IBM的簡報,我才有機會去探究、分析台達一路走來究竟做對了什麼,以及未來該如何克服新的挑戰,持續在產業中保持領先的位置。
順利結束這場IBM的分享之後,我又陸續接到GE及其他大公司的演講邀約,有機會能和這麼多經理人一同交流,是我的榮幸,也為我帶來很多寶貴的啟發;而台達的知名度也漸漸打開,促進全球客戶對我們的了解,可說是無心插柳帶來的意外收穫。
在台達一路發展的過程之中,也曾歷經諸多大環境的挑戰,但是都能憑著追求卓越的專注,以及秉持為環境、社會、股東、客戶、消費者、員工創造價值的理念,堅持做對的事情,在關鍵時刻做出更好的選擇,成長茁壯至今。
而書中收錄的每篇文稿,都是我在不同階段,對於當時的世界環境、科技產業,以及社會發展的思索與想像。多年過去,如今這些內容竟然大體上都已成真。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當前全球面臨各種不確定性的變化,期盼這本演講集可為帶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方向。
書中收錄的48 篇演講稿,分成「信念」、「實踐」、「扎根」及「願景」四大架構,呈現我個人由內而外的生命實踐原則,並依時間順序,自早年至近期排列。
在「信念」一輯中,我想要與大家分享的觀念是「堅持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
我從小在福建鄉下長大,成績很好,但是卻沒有很確切的夢想,對未來職業的想像也從警察、醫生,一直在變。我的父親還勸誡過我:「不要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事。」我的父親是名淡泊名利,一生救人無數的中醫師,他要求我要循規蹈矩、有正義感、做事全力以赴,這些信念都影響我的一生。
孤身來到台灣之後,當時我只能仰賴舅舅供給讀書及生活,所以我開始強迫自己要認真念書,否則書念不好,人家可能就不會幫你出學費。在這個過程中,我遵從父親的教誨,對每件事情都盡力做到最好。後來我對科技產生興趣,不論是進入亞航、TRW工作,或是後來創立台達,都是帶著同樣的心態。因此,不論你做的是什麼職業,有什麼夢想,只要堅持你想做的事情,都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實踐」一輯中,我分享的是自己經營企業的心得,我相信透過科技的創新力量,可以讓經濟與環保齊頭並進。因此,台達一直致力於了解未來的市場需要,開發製造對社會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仰賴公司全體同仁的共同合作。
例如台達創業之初,公司有機會拿到飛利浦的訂單,但是因為飛利浦急著量產,要求隔天就要收到2,000套零件,而當時卻已經是下午5點!我原本想拒絕,沒有想到當年的老員工許美華卻一口答應,當天就帶著同仁通宵趕工,不只如期交貨,而且整批貨都沒有出現問題。
因為公司有許多像許美華這樣的同仁,願意腳踏實地,貫徹確實去解決每一個問題,我們才能讓節能產品的性能、安全規格、品質水準達到標準,甚至是與時俱進,台達提供的產品從電源供應器、綠色解決方案,到打入電動車供應鏈,背後的精神都是希望可以用科技創造更好的世界。
而「扎根」一輯,我想要談的則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個「大缺工」已成為許多企業最嚴峻挑戰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為下一個世代盡一份心力。我自己在求學過程中,有幸遇到很多好老師,他們為我的生活及知識帶來寶貴的啟發,如今,我也想要將過去好老師們給予我的無私關懷,持續傳承下去。
台達過去也有許多學歷不高,但表現非常優異的員工,我們因而開設了獎學金制度,讓有潛力的同仁可以出國深造,為公司帶來更多貢獻。隨著台達累積的能量愈來愈多,除了內部同仁之外,也能夠開始為教育盡更多心力,例如做線上課程平台、設置校園獎學金,或是促成更多產學合作,都希望能夠幫助大學的經營,並加速科技的創新,進而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最後一輯「願景」,則是期盼各界攜手一同為地球打造永續的未來。因為宇宙在自然運行之中,結合了這麼多巧妙的條件才創造出地球,大家要用感恩之心來愛護地球環境,讓地球永續運行。
過去我常常跟大家講綠色、環保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從過去歷史中可以得到借鏡,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倫敦的河水被大量汙染,而同樣的情景,在美國、台灣等地也一再發生。身處科技製造產業,我們不能為了自己賺錢,卻造成環境汙染,而是應該記取教訓,避免再發生同樣的問題。
自1990年代以來,科學家持續呼籲全球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造成自然環境不斷改變,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應對氣候危機。很可惜的是,這些努力收效甚微,許多人即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卻仍固守當前的生活方式。
台達很幸運的是,我們一直依照自己的信念,從環保中找到商機,靠著做對的事情而獲利。如今,隨著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愈來愈大,全球企業也開始正視永續議題,制定碳排政策,令我感到非常振奮,也期盼透過書中的內容,邀請更多人一起為地球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書籍資訊】《鄭崇華演講集:台達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