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台達50週年,創辦人鄭崇華以「影響50,迎向50」自我期許。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以新書《鄭崇華演講集》分享50年真知灼見精選,收錄鄭崇華歷年精采講稿,都是他在不同階段,對當時環境、產業以及社會發展的思索與想像。本文摘自鄭崇華創辦人2021年於「台達50週年記者會」致詞演講。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台達50 週年記者會」致詞(2021年3月)
今天真的是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在台達50週年的此時此刻,跟各位在這裡見面。這半個世紀以來,台達從田埂邊15個人的小工廠,一步一腳印發展到今天,我最先必須感謝全體同仁,有你們跟公司一起打拚、一起成長,台達才有如今的規模。尤其,創業初期那幾位始終相信我、支持我的夥伴,面對各種難題都不退縮,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答應客戶的事情,他們卻拍胸脯保證使命必達。這些4、50年前的畫面歷歷在目,讓我感覺有你們在身邊,真是我莫大的幸運。而在我背後最重要的,更是因為有了家人的諒解與扶持,多年來我也才能全心投入工作、經營事業。
此外,70至80年代,台灣的經濟及國際形勢都極度不利,在關鍵時刻,台灣能夠突破困境、扭轉危機,都是因為有一批充滿遠見、魄力、廉潔正直,熱愛國家社會,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人民的官員,如李國鼎、孫運璿、陶聲洋、尹仲容等人,在他們任內,教育、經濟、建設等都有許多建樹,吸引外商來台灣投資,為當時的台灣年輕人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學習科技及管理經驗,進而有機會、有能力創業,發展國人的產業。台達躬逢其盛,搭上台灣經濟起飛的列車,受到當時良好投資環境的庇蔭,隨之持續穩定的成長,因此,我們不能忘記過去這些無我無私、鞠躬盡瘁的官員。
台達創立初期,從電視零組件做起,從內銷做到外銷,品質深受客戶肯定。那個年代台灣經濟與工業蓬勃發展,用電量每年增加,供電吃緊,有時甚至輪流停電。我深覺應該改用效率更高的交換式電源,才是快速的解決方法。因此從80年代開始決定投入開發輕薄短小、效率更高的交換式電源,並同時訂下「環保、節能、愛地球」的經營使命。1983年台達的交換式電源產品正式供應客戶,到了2000年,所有的電源產品效率都超過90%。講到這裡,我還要感謝那些在先進技術上面提供台達許多思考方向與寶貴意見的科技顧問如李澤元院士、MIT的舒維都博士、史欽泰院長,還有給了我們許多經營與管理知識的李吉仁教授、黃崇興教授,以及已故的劉炯朗校長、羅益強董事長等。
因為台達電源產品的市占率很高,所以提升效率對節能減碳有很大的貢獻,2010年到2019年,我們的電源產品共為全球客戶節省約314億度電,等於減少1,674萬公噸的碳排放。創業至今50年,加上亞航跟TRW的就業年資,等於我投身工業界已經60年。在我一生經營企業的體驗中,時常會想到企業的存在價值,雖然企業要有利潤才能成長,但更重要的是運用核心競爭力,做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事。
近年來,製造業因為科技快速進步而產生許多顛覆性變化,尤其對傳統的製造方式、經營觀念發生巨大衝擊,台達也開始朝向整體解決方案以及多元化的產品面向來發展。
其中值得一提的項目,最近也非常受到社會大眾與投資人的關注,就是電動車的發展。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引擎動力的趨勢,馬達是動力系統的關鍵。台達的馬達技術最初由工業自動化產品為起點,投入電動車動力系統的開發超過10年,尤其在車體的有限空間中整合馬達、驅動器、直流轉換器等關鍵零組件,台達充分發揮了電子科技業的長處,目前已順利進入歐美一線車廠的電動車動力系統供應體系。
但我認為,電動車的鋰電池,不論在生產過程或是汰役之後的處理,都還不是最理想的。日本大廠如豐田、本田,都已投入研發氫燃料車,豐田量產的氫燃料車,更是早在2014年就上市,並預測未來10年內將成為環保節能交通工具的主流。氫氣充填速度快,不像電動車需要花長時間充電,且利用氫氣、氧氣的燃料電池,發電過程只會釋放水蒸氣,這是最為環保可行的方式。一旦燃料電池系統成本有所突破,運用在陸地交通之外,航空飛行器的採用也是指日可待。
我一直認為節能、提升能源效率,比興建電廠更重要,企業除了追求成長與利潤,更應該把資源放在對人類生活及社會有貢獻的產品開發,今天工業的發展,造成資源的損耗、自然環境的汙染、生態的破壞等等,已經開始危及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我們必須正視地球暖化所帶來的環境衝擊。還記得去(2020)年夏天,台北氣象觀測站測到攝氏39.7度的高溫,創下了設站124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同樣因氣候異常導致的生態衝擊,也不斷在全球各地發生。熊熊的野火,燃燒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針葉林、美國加州的巨木森林,以及巴西的熱帶雨林,面積創下歷史紀錄。
過去科學家所有關於暖化的預言,現在似乎都已一一成真,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預防更多氣候災難的發生。
台達50週年,我們以「影響50,迎向50」自我期許。希望能夠將積累了50年的能力持續創新,與我們的各界夥伴攜手合作,一起邁向下一個50年。半個世紀以來,我抱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心情,期許同仁在開發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同時,為氣候減緩及調適盡一份力,對企業來說,不只是企業社會責任,其中也蘊含商機。
➢【書籍資訊】《鄭崇華演講集:台達的成長之路》
➢【延伸閱讀】
從15人的小公司,到如今上億市值。台達,到底做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