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成功大學在望向百年的進程中,始終以人才驅動前行,《成為引領前進的力量》銘記15位傑出校友專注本業、堅持不放棄的故事。創作〈瀟灑走一回〉、〈天天想你〉、〈對你愛不完〉的知名創作人陳樂融,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兩次嘗試「出走」成大土木,反而讓他開啟一趟豐富的人生之旅,橫跨流行音樂、影視、劇場、出版、企業,而這些經歷也成為啟動未來的力量,堆疊出他的現在與未來。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父親是軍官、母親是銀行職員,陳樂融成長於小康家庭,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就讀被稱為貴族學校的台北市私立再興學校。
80年代前後,在陳樂融即將高中畢業之際,一位就讀南部學校的校友回校分享,好心「勸告」學弟們不要選讀南部學校。那時坐在台下的陳樂融心生排斥:「我們有那麼了不起嗎?再興學生就不能去念南部學校?」
選填大學志願時,陳樂融只填了三所國立大學科系,其中台灣大學土木系還是在老師要求下,才加進志願序。「我很清楚自己上不了台大土木系,不是錄取成大建築,就是成大土木,」他淡然地說,結果真的一如他的預期,聯考成績跟歷屆模擬考成績相差不到十分,錄取成功大學土木系。他笑稱自己就像一個穩定型選手,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非冒險行事。
3、40年前,還未有便捷的高速鐵路,從台北到台南必須坐好幾個小時的火車才抵達,南部各項資源也不如北部豐沛,因此赴外地求學是件辛苦的事。但對陳樂融來說,他反而有所期待,因為從小到大都在台北讀書,且都待在一路直升的私教體系,「成大是陌生,而且沒有熟人的地方,一切必須重新摸索。」
一度,陳樂融不想受人矚目,只是天生具有成為公眾人物的特質,機會往往主動找上他。
他從各系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擔綱大一新鮮人之夜的主持人,在一萬個學生面前嶄露主持功力,他與搭檔的女主持人更成為校園熱門話題之一。
同年,台南市府歡慶國慶典禮,陳樂融以成大學生身分受邀致詞,並在致詞後,與各士農工商代表,一同站在吉普車上,於台南大街遊行。
同時期,陳樂融訂了許多雜誌,大量閱讀,並投稿報章雜誌,曾在3年內拿到9座5個類別的成大「鳳凰樹文學獎」,還主辦校園影展。種種修潛自我的養分,讓大學就讀土木系的陳樂融,在畢業後能受到財經雜誌社、唱片公司青睞。
然而,這些「出格」行為,也讓他與土木系顯得格格不入,「那時土木系有60幾個同學,應該很多同學都擔心我將來怎麼辦。」
要繼續做你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還是要變得「合群」?
「你要自己做決定,然後去實踐,再決定你要不要改變現狀,」陳樂融認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任,所以,儘管沒有在本科系學問上找到熱情,但他靠自己找資源、投資興趣與專長,仍在成大開創豐富的大學生活,「我認為,最好的大學就是讓每個人活出自己的樣子。」
大二下學期,陳樂融一科死當、兩科活當,於是再次認真思考是否該放棄土木系。暑假回台北,他跟父母提出轉學考台大社會系的想法。不過,最後他放棄轉學的念頭:「我那一刻突然下了決心,決定創造某種程度的雙贏,我會痛苦地念完剩下兩年,拿到父母認可的文憑,但畢業後,對不起,我就要跟土木掰掰了。」
在陳樂融的想法裡,「土木如果對我來講很艱難,我就要盡快攻克它,把這一關結束,才能轉戰到下一個舞台。我覺得人生很寶貴,有太多有趣、可愛、豐富的事情,不應該浪費在令自己為難的事情上。」
所以,對他而言,「大二的暑假,我很難過,可是也非常清醒。我決定進入一個為期兩年的戰鬥營。」
在力求如期畢業之餘,陳樂融還必須在剩下兩年找到出路,但當時他其實並不清楚自己未來想做什麼,「我不知道天底下有什麼事情適合我,擁有讓我創造發揮的空間。」他只知道,自己不想做理工類的工作。
還好,因為興趣多元,也參與許多課外活動,「我想這裡面,總有我的綜合能力可以應用的空間,讓我找到跟未來職場崗位對接的機會。」這個轉念,支撐他度過那段迷惘期。
憑藉著決心,陳樂融順利讀到大學四年級,一邊修讀最後一學期剩下的十幾個學分數,一邊準備預官考試,與留學要求的托福、GRE等英語能力測驗。
他肯定自己那時的努力,但也形容當時的自己像是即將離開土木賽道的選手,卻還不知道下個賽道在哪,未來充滿未知。
當陳樂融順利考完語言檢定,卻正好遇上家中經濟狀況變差,他只好放棄赴國外留學的想望。畢業後先當預官,之後短暫進入天下雜誌出版社一段時間。擔任《天下雜誌》採訪編輯時,他是首位被破格錄用的非新聞、財經相關科系畢業生。
後來,他曾計劃在台灣考研究所,但才準備了一個半月左右,大學同學就建議他應徵飛碟唱片的文案企劃。對這個職位,他的想像有限,只抱持著不妨一試的心態面試,沒有懷抱太大期望。
沒想到,這一試,開啟了陳樂融在流行音樂圈的時代。
25歲入圈,在而立之年與另一位作詞人王蕙玲以〈瀟灑走一回〉分別抱回金鼎獎「最佳作詞人」與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30多年來創作出許多首在華人世界高度傳唱的流行歌歌詞,張雨生的〈天天想你〉、郭富城的〈對你愛不完〉、歐陽菲菲的〈感恩的心〉……,都出自他手。
不僅如此,他企劃包裝數百張唱片,在20多歲時開始在多家電台主持廣播節目,還是「飛碟電台」成立的關鍵推手,並且在千禧年擔任華人世界迄今最長壽的網路節目《銀河面對面》主持人,播出至今20餘年。
同時,他也是作家與劇作家,出版20多本書、編寫20多部舞台劇與音樂劇劇本,並擔任各個單位的理事、委員等,頭銜不計其數。
陳樂融的官方網站「陳樂融自選輯」,他將自己做為一項個人品牌,有條不紊在「關於」區域列出履歷、大事紀、實體書出版紀錄等。
陳樂融,其實很難用單一角色來定義他。這一點,也反映在他履歷第一段的自述上: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角色。
「大家都會說林夕是王菲的林夕、方文山是周杰倫的方文山,但有誰會說陳樂融是誰的御用作詞人?」陳樂融不喜歡被外界貼上特定標籤。
比起外界常稱呼他為資深流行音樂工作者、作詞人,陳樂融更喜歡他為自己貼上的「多元創意家」標籤,這也確實更適合他。
「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30多年前,陳樂融及王蕙玲作詞的〈瀟灑走一回〉,歌詞,也有點道出陳樂融現實中的人生哲學。
➢【書籍資訊】《成為啟動未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