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了解孩子的長處,忽略他的短處,是教養出健康快樂兒童最好的方法,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也是放大他的長處。洪蘭老師新書《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從「教之聲」、「養之思」、「學之道」及「思之辨」四個方面分享所觀所得,希望能幫助讀者跳出舊的思維框架,從容面對世界不斷的變化。

圖片來源:pexels
我父親在世時,常跟我們說「飽漢不知餓漢飢」,要我們從別人的觀點來體諒人家的痛苦。最近看了一本《爬樹的魚》(Fish in a Tree),就更深刻了解為什麼父親會覺得換位思考很重要,因為它是同理心的根源。
我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的書名,愛因斯坦曾有一句名言,「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判斷一條魚,牠將終其一生認定自己是個笨蛋」,因此猜想這本書的主人翁應該是個有能力,但不是大家公認能力的孩子。果然這是一個有關閱讀障礙的故事,小女孩不敢讓人知道她不能讀,所以犯下了很多大人認為是故意找碴的錯,例如老師要生孩子了,全班要給老師一個派對(baby shower),派她去買卡片,她不能讀卡片上的字詞,只覺得黃色的菊花很美,便挑了這張,不知道這是張慰問卡,是家中有人死亡,慰問的卡片,老師看了很傷心,以為她希望老師肚裡的寶寶死掉。又如校長本想替她開脫罪名,故意把她叫到老師辦公室,指著牆上的海報叫她唸,她張口結舌,唸不出來,因為那些字對她來說,就是一團蚯蚓,她完全不知道那張海報其實是同學寫的祝賀詞,她的無言反應使得校長以為她是故意不唸,存心頂撞他,便不再替她說話了。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1976年去法國開會時,發現法國人很自傲,不肯講英文,法國的火車站一個英文字也沒有,我在車站,看著牆上的班次表,當時的感覺就像這個孩子一樣,惶恐,無助不知所措,不知該上哪一節車箱好。這個經驗使我愈加同情有閱讀障礙的孩子。
其實閱讀障礙有基因上的關係,跟染色體2、3、6、15、18有關,全世界約有6%的孩子不能閱讀,其中最有名的有邱吉爾、畢卡索、愛因斯坦、洛克裴勒(Nelson Rockefeller)、李光耀、小布希總統、影星湯姆克魯斯,以及二位諾貝爾獎的得主:1980年的貝納塞拉夫(Baruj Benacerraf,發現了控制免疫反應的遺傳的細胞表面結構)和2009年的格雷德(CarolGreider,發現了終端酶,Telomerase)。他們雖然都有閱讀障礙,卻一樣都為人類文明做了貢獻。
這本書讓我們了解,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做人應該「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既然孩子出社會後是用長處來跟別人競爭,我們就去發展孩子的長處即可,學校的教學為什麼偏要截長補短,不停的提醒孩子他不行呢?
其實建立孩子自信心最好的方法便是發展他的長處,不去管他的短處,你會發現長處後來會把他的短處帶上來,有個數學不好的學生考上大學的經濟系後,原來困擾他的數學突然就會做了,因為他對自己有了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來自同儕對他的肯定,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也是放大他的長處,當他有了自信心,那些短處自然被提升起來成為長處,因為他不再害怕自己的短處了。各位家長不妨試試,這是好幾個實驗的結果。
總之,了解孩子的長處,忽略他的短處,是教養出健康快樂兒童最好的方法,父母切記千萬不要用別人的尺來衡量自己的孩子。
➢【書籍資訊】《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