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推薦閱讀《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講述了信任與謙虛帶來的向上力量,閱讀本書讓歸屬感與價值感溫暖你的生命旅程。
本文轉載自胡展誥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
文/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圖片轉載自胡展誥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
我從小就很喜歡閱讀,拿到教科書之後,常常在還沒有正式上課之前,就把國文、歷史、地理課本與人物有關的故事全部讀過,上課時很期待老師可以補充更多故事。
後來讀研究所也一樣,拿到諮商理論的書籍時,我特愛看每一個學派創始人的生平。不過,對創始者的生平有更多理解時,往往也就更能理解,為什麼他會發展出這個學派,以及,這個學派到底在談什麼。
翻開這一本父女合著的書《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柯維的向上心態》,就被女兒的一篇故事吸引:
她說,某次父親帶她到遠方出差,順道規劃了父女的探險之旅,包括她最想體驗的叮叮車。辛希雅滿心期待與父親一起經歷這珍貴的時光。但就在那一天,當地一位與父親感情深厚的朋友突然現身,熱烈地招呼父親、邀約父女一起吃飯,聊聊近況。
辛希雅失望透了。她心想,面對大人之間要討論的「大事」,自己心裡面種種計畫的「小事」即將泡湯。
沒想到父親在與好友寒暄一番後,對好友抱歉道:「見到你很開心,謝謝你的邀請。但今日已經有與女兒重要的約定,對嗎,辛希雅?」辛希雅愣在原地,不敢相信父親的選擇。
直到父親過世之後,她依舊沒忘記父親用身教帶給她第一個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信任。
我在《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裡也提到信任的重要性:當一個人擁有可信任的對象時,會長出被愛的歸屬感;當一個人被重要他人信任時,則會長出價值感。
你在原生家庭或親密關係中,也擁有信任的元素嗎?
每一個人固然對「成功」有不同看法,然而,我們可以參考某些人用生命驗證的態度與精神,拓展自己在生命旅程中的行動選項。
好比說,我很喜歡作者柯維不管在聽誰說話時,都展現好奇的態度。
他說:「我知道我懂了什麼,但我也很想知道別人懂了什麼。」
這與我在做諮商的態度是一樣的。
好奇包含一種重要的態度:謙虛。
無論對小孩、父母、老師,或各行各業,我真心好奇他們的智慧,而不是急著展現自己的專業、說服或否定對方。
很神奇的是,當我帶著好奇傾聽時,並不會被對方輕視,反而可以獲得對方更多的信任,不僅關係變得更好,也從對方身上學習許多。
閱讀這本書時,像是聽著一位溫柔友善的長輩,娓娓分享他的生命智慧。
他沒有要你照單全收,而是用許多故事,邀請你一起思考,
從而激發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思維。
以上轉載自胡展誥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
➢【書籍資訊】《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柯維的向上心態》
Live Life in Crescendo: Your Most Important Work Is Always Ahead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