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查理.蒙格!用50個金句看懂窮查理99年的人生智慧|《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佩服史蒂芬.柯維大師的真知灼見,看出人類需要修煉的行為整理出七種習慣,看來千百年後同樣的問題依舊存在。
圖片來源:李河泉老師facebook專頁
文 / 李河泉,華人知名百大企業顧問、台積電「跨世代領導」課程指定講師
以往一本不錯的商管書,我大約1~2個小時就能看完。
很神奇的是史蒂芬.柯維大師的「與成功有約」這本書,早在30年前我就已經看過,這次重新再拜讀,竟然花了10倍的時間才看完。
你沒看錯,的確是「10倍」,就是20個小時。
原因是, 30年前看到這本書,以為自己看完書很懂,其實什麼都不懂。
30年後,因為身兼企業顧問、大學教授以及職業講師,開始懂得更多,所以越覺得書裡面的經典文句,值得字字推敲。
最讓我驚訝的是,30年後許多企業有關人才的的困擾痛點,以及培訓同仁的思維訓練,竟然還是要從這七大習慣找到解決答案。
為了證明的確如此,以下就根據我近五年接受企業的邀約,針對企業提出的痛點所拿出的解決方法,和書中的「七大習慣」相比,看看驚人的相似之處。
【企業痛點 1-抱怨不當責】:
許多企業認為員工相當被動,不願意「當責」的去承擔公司責任,並且解決遭遇困難只會抱怨,不願意立即找出對策來解決。
我提供的課程解法是:
A、強調「正面當責」的觀念,讓同仁感受工作對自己的價值,而非責任。
B、引導同仁思考「如何在公司得到自己想要的?」專注在收穫,而非失去。
C、分享「向上管理」,讓員工把老闆當作動力而非阻力。
以上解法的思維,不就剛好是【習慣一:主動積極】?
【企業痛點 2-盲目高離職】:
許多企業認為同仁工作沒有目標,隨時都想離職,做事情沒有熱情,失去工作的初衷,嘴巴說的是想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多的是選擇「安靜離職」,只想把事情做完而不想做好。
我提供的課程解法是:
A、找出公司的願景,讓員工先認同。
B、針對員工個人的需求,由公司協助讓員工感受個人真的能有成就。
C、讓員工參與公司的決策,在達到的過程接受公司的表揚和獎勵,提昇工作的歸屬感。
以上解法的思維,不就剛好是【習慣二:以終為始】?
【企業痛點 3-紊亂無效率】
許多老闆覺得主管階級不會授權,把太多事情攬在身上,對員工逾越分際的要求也不會說不;同仁欠缺時間管理的觀念,做起事情來毫無效率,分不出輕重緩急,明明是一筆大訂單,同仁卻說沒有時間處理。
我提供的課程解法是:
A、人不會沒有時間,只會沒有意願,要人們做事,必須先讓他「覺得這件事情是他優先想做的」
B、請職場同仁學會拒絕,重點在於「拒絕要分成兩次說」以及「把是非題變成選擇題」
C、想要充分授權,就必須運用「追擊管理」,將任務拆解成一道道過程,進行「追蹤」以及「擊中」。
以上解法的思維,不就剛好是【習慣三:要事第一】?
【企業痛點 4-凡事講權利】:
許多企業的主管很頭疼同仁的「堅持做自己」,只在乎自己的權利,不願意配合大家,也不在乎員工關係。
另外同仁缺乏行銷技巧,在談生意和業務時,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夠讓客戶買單,達成最佳效果。
員工對於公司的認同感不高,覺得下了班就是自己的時間,不想為公司賣命,離職率也比過去要高。
我提供的課程解法是:
A、職場中大家都在商言商,如何讓客戶覺得「我想先幫助你成功」,反而能夠快速達成共識。
B、運用「瞬間打入對方內心」的技巧,快速建立信任感,不以只做一次生意為原則。
C、在員工進公司時,請公司運用「IDP員工發展計劃」,讓員工覺得自己不只是棋子,公司願意接受自己的想法,雙方才能達成共識全力以赴。
以上解法的思維,不就剛好是【習慣四:雙贏思維】?
【企業痛點 5-只考慮自己】:
全世界不管哪個企業,只要進行教育訓練,指名度最高的課程,一定會有一門就是「溝通技巧」。
不論哪個企業,都會有跨部門的溝通問題,大家都只會堅持「本位主義」,不願意為公司思考。
溝通中,永遠只有「我想要」和「我不要」的自我立場,造成雙方堅持己見,無法收場。
我提供的課程解法是:
A、溝通三大心法「要解決事情,先解決心情」、「先辨識對方的情緒溫度」、「讓對方認為是自己決定的」。
B、從三大指標切入主管「高意願、有方法、態度好」的技巧,先讓同仁接受你,同仁才會接受任務。
C、傾聽的重點是「閉嘴120秒」和「對方說完後能夠針對重點、完整重複」。
以上解法的思維,不就剛好是【習慣五:知己解彼】?
【企業痛點 6-損人不利己】:
許多企業很困擾,認為主管們在會議上說一套、做一套,不是沒有達成共識,但是回到部門後都做不到,使得「會議的結論」淪為口號。
主管們在會議上很容易作成結論,表面上不傷害情感,都會說好,回去之後又說不知道該怎麼下手,再把抗拒的原因推給其他人,一來一往浪費太多時間。
我提供的課程解法是:
A、運用Workshop的方式,進行大量的分組討論,讓每個人先做好準備,然後到達課程現場暢所欲言,分享每個人的思維,綜述成全公司一致的思維。
B、要求Role-play,只有當每個主管都實際做一次,並且親自動手,才不會淪為「自己一廂情願、對方不甘不願」,回去部門之後卻無法落實。
C、在課程中帶入「任何的問題永遠不只有黑和白的解決方法」,黑和白之間,永遠有無數的灰階答案可供參考。
以上解法的思維,不就剛好是【習慣六:統合綜效】?
【企業痛點 7-自滿不上進】:
許多企業覺得不論進行多少課程和訓練,回去之後沒多久,總是會回到怠惰的本質和過去的想法,該如何讓他們不斷提升和更新?
我提供的課程解法是:
A、將課程分為「聽進去、變模組、回去用、變習慣」的四大步驟,提供訓練之後每三個月再進行「優化課程」,但是僅限於「回去後演練並通過覆核的主管」才能再進行複訓。
B、提供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讓企業派任優秀的主管,每個月一次來強化自己,再把更新後的概念帶回公司優化。
C、請主管閱讀我每週在雜誌的專欄文章,並且以公司讀書會的方式分享,更新管理思維。
以上解法的思維,不就剛好是【習慣七:不斷更新】?
結語:佩服史蒂芬.柯維大師的真知灼見,看出人類需要修煉的行為整理出七種習慣,看來千百年後同樣的問題依舊存在。
➢【書籍資訊】《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