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暈車或暈船的原因竟是因為身體感官間的衝突!?本篇帶你揭秘人類在交通工具上暈眩的原因,與克服暈眩的唯一方法!
圖片來源:pexels
如果來自前庭系統和眼睛的訊息彼此不相符,便會讓人產生反胃的感覺,這是目前最多人認同的動暈症(motion sickness)原因。從古希臘時期的希波克拉底開始,醫師就著迷於這個現象,他們注意到「在海上航行時,會讓身體的運動出現異常」。
1968年,美國佛羅里達海軍航太醫學研究所的團隊,研究了二十名健康的人和十名兩耳前庭系統有嚴重缺陷的病人,這些人當時在一艘位於北大西洋的船上,處於一場暴風雨中。研究人員沉著冷靜的觀察到:絕大多數人都心生恐懼,不過所有健康的人都出現了標準的動暈症現象,例如嘔吐,但是病人一個都沒有。這個結果代表了前庭訊息對於動暈症的發生,至關重要。
如果你坐在搖晃的船上,但是所處的船艙沒有窗戶,而且你的前庭系統健康無礙,那麼前庭系統會明明白白的告訴腦部,自己在搖來晃去,但是由於周遭的物體和你晃動的程度相同,你的眼睛會認為自己是靜止不動的,科學家認為視覺和前庭感覺發生了衝突就是動暈症的原因。這時大腦會疑惑:為什麼感覺這般搖晃呢?一定是有毒素或是酒精,擾亂了視覺和前庭感覺訊息。如果是吃下了毒素,那麼把毒素吐出來,顯然就是個好主意。
但是為何每次海上旅行時,你都會看到,有些人臉色蒼白的窩在角落呻吟,有些人依然高興的談天說地,絲毫不受影響呢沒人知道確切的原因。但是有另一項關於動暈症的研究,對象包括了魚(沒搞錯,確實是魚),得到的結果是: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左耳與右耳的耳石器官中,耳石的質量不同,可能決定了哪 些人會急著找嘔吐袋,而哪些人不會。
目前已知唯一能夠預防或是克服動暈症的方式,就是化解不同感官之間的衝突,這樣,來自眼睛和前庭系統的訊息才能夠達成一致。如果你在沒有窗戶的船艙中,那麼就要到甲板上,這樣你在感受到海浪波動的同時,也能夠看到海浪。如果你在車子裡面,就要放下手中的書本或是手機,把視線放到窗外的世界。這些簡單的方式對於前庭系統很管用,但是還有更為誇張的控制方式,影響的範圍可能更廣。
我們都知道輕微溫柔的搖動有催眠效果,這也和前庭系統有關。2019年,瑞士的研究團隊指出:成年人如果躺在一張每四秒鐘前後搖動一次、搖動距離十點五公分的床上,睡得會更安穩,而且之後在記憶測驗中的表現也比較好。此外,針對小鼠的研究結果也非常類似,輕微溫柔的搖動對於健康小鼠也有很好的催眠效果,但是對於天生耳石器官就沒有功能的選育小鼠,便無法帶來同樣的功效。研究人員還無法完全確定到底為什麼,但是他們認為:有規律的搖動能讓耳石器官發出規律的訊息,可能讓腦部發出一種同步的動作指令,讓睡眠更為深沉。
同年稍後,另一支研究團隊發現:刺激前庭系統可能有助於緩解焦慮。研究人員把電極連接到受試者的耳朵後方,電刺激會讓耳石器官與半規管將訊息傳輸到腦部,每次電刺激維持三十八分鐘,進行了三次之後,受試者焦慮的程度減少了四分之一(接受假刺激的受試者並沒有出現這種效果)。有些受試者指出:在接受電刺激時,有傾斜或是旋轉的感覺,但是沒有人覺得有動暈現象。
在這項實驗中用的電流非常微弱,只能引起輕微的感覺。如果你真的開始轉圈圈,由於有前庭—動眼反射,你的眼睛移動的方向會和頭部轉動的方向相反。由於眼睛就只能移動到眼眶邊緣,不可能繞整個圈,於是視覺焦點就會馬上跳動到另一個點,再重新開始移動。如果你持續旋轉,視覺焦點也會這樣持續移動及跳動,然後讓你覺得頭暈目眩。
➢【書籍資訊】《超級感官:人類的32種感覺和運用技巧》
➢【延伸閱讀】當我們感覺到疼痛時,為什麼不一定全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