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很多人都有方向感不好的困擾,但這種毛病與智能、性別、視力都不大相關,也許你該嘗試著用除了視覺的其他感官來探路——例如嗅覺!
圖片來源:pexels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輕輕鬆鬆的認路,有些人只要忘記轉個彎就迷路了?
對於像我這樣的人而言,欠缺方向感是與生俱來、且無法改變的,就像是有棕色的眼睛或是長手臂。不論如何,我們的認路能力取決於一組感覺,包括第二部〈新發現的感覺〉中提到的一些感覺。而且我們已經知道,這組感覺可以經由訓練而加強。瞭解這組感覺如何共同運作,能夠讓你找出解決方法(以及限制在哪裡),之後你就能夠瞭解為何認路能力高下有別,同時不論自己的認路能力有多高,都可以加以運用,讓生活過得更好。
一個和認路能力高低有關的重要觀念是:那和一般智能沒有關聯。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認知地理學家蒙泰羅(Dan Montello)在2005 年帶領的研究,證明了這個事實,現在已經成為經典。二十四名志願的學生個別開車,在陌生住宅區中、起伏彎曲的道路上前進。之後研究人員要學生描述開車路過的空間概況。舉例來說,學生必須指出從某個地標指向另一個(他們看不見的)地標的方向,並且把這個社區的地圖畫出來。這個過程每星期重複一次,持續十星期,每次都在同一個住宅區中,但是開車路線都不同,卻都會經過同一個地標。
學生之間的表現有非常大的差異。雖然在十星期的時間中,有些學生慢慢有所進步了,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若不是在某一次任務中就開始「掌握」得很好,便是一直都無法掌握(也就是一開始表現得很不好,而且之後也沒有改善)。蒙泰羅稱後者這一群為「紙袋者」,因為他們像是掉入大紙袋中,找不到路出來。要記得,那些學生都能進入頗負名望的學院就讀,他們對於知識的記憶力以及聰明的程度,都在平均水準之上。但是有些人很快就能在心裡繪製出住宅區的地圖,其他的人則是慌張失措。
不過,盲人雖然沒有視覺,也能夠經由學習而認路,可以學到在哪個轉角應該要往哪個方向轉,同時在心中建立一個類似地圖的模型,其中有各個地標的相對位置。對於認路來說,這兩種策略(路徑記憶與心中地圖)都很重要。路徑記憶中,需要記得某條路徑上的地標和轉彎處。舉例來說,如果要從我家進入市中心,我知道要從家前面這條街左轉,通過圓環,在一個奇特的道路交會處往右轉(看起來好像會走錯路、進到一條單行道中,但其實不會),之後要左轉。這種策略在經常使用的路程上有用,但是缺乏彈性。如果圓環那裡在修馬路,我不能通過時,該怎麼辦?
這時,我應該要在腦中規劃新的路線。這種認路方式需要倚靠心中對於周遭環境產生的「地圖」。能夠利用心中地圖,是一種更為高明的方式,因為具有彈性,能讓你抄捷徑,但是需要用到更多的認知能力。賀加迪說,認路厲害的人能夠自動選擇出最佳的路徑。
大西洋鮭魚利用磁覺回到牠們出生的河流,雖然只是推測,但是有扎實的證據指出,牠們利用敏銳的嗅覺回到當年孵化的那個池子。其他的動物也會利用嗅覺認路,包括人類。事實上,我們可以在蒙住眼睛的狀況下,用聞的方式找路,回到只聞過一次的地方。
這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家賈可布斯(Lucia Jacobs)發現的。與這個發現相符合的,是最近對於動物的研究,發現到腦部的海馬體中有針對環境裡的非空間特徵(例如氣味和質地)產生反應的細胞,而且這種細胞活躍的方式正如同動物走動時,位置細胞的活躍方式。
科學家認為這種系統讓「何時發生了何事」這樣的記憶得以產生。譬如,對我的狗來說,可能的狀況就是「沒錯,我就是在那棵樹下,發現了一塊丟棄的烤肉,應該要回去看看。」對你來說,可能是:「這杯咖啡超香的,就是在那個轉角,往小巷走進去 。」
2018 年,一支加拿大團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嗅覺記憶比較好的人,在虛擬環境中的導航能力也比較好(在研究中,受試者要辨認各種氣味,包括羅勒和草莓)。這支團隊進一步發現,對於處理嗅覺很重要的內側額葉眼眶皮質(medial orbitofrontal cortex)如果受損,帶來的麻煩不只是無法辨認(與記得)氣味,空間記憶也會出問題。
在人屬的演化過程中,人類獨特的金字塔型鼻子出現於直立人時代。賈可布斯推測,這種形狀的鼻子演化出來,能夠幫助長距離的導航。賈可布斯指出:直立人演化出來時的環境,氣候非常不穩定,森林棲地正在變成草原。在這些氣候與環境的變化中演化出來的特徵,有助於提高以雙腿行動的能力,這樣遠古人類便能夠走到更遠的地方,去找尋食物和其他資源。不過找到食物是一件事,要讓家人也能夠生存下去,必須要把食物帶回去,這時就需要良好的長距離導航能力。賈可布斯說:「嗅覺就像是我們身處世界的背景資料,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到,但會用來瞭解方向。在晚上,我們不會看到路過的尤加利樹叢,但大腦會把氣味和位置記起來。」
➢【書籍資訊】《超級感官:人類的32種感覺和運用技巧》
➢【延伸閱讀】《超級感官》編輯導讀:我們的感官不只有「視、聽、嗅、味、觸」這五感 揭密人類32種奇妙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