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ChatGPT的問世加劇了勞方與資方對於數位轉型的迫切,在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本書強調的實務建議正是為了攬擭為組織帶來突破性的關鍵人才,以人為本來因應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而不被淘汰。

文/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ChatGPT的問世震撼了全世界,人們對人工智慧從來沒有這麼「有感」過。一夕之間,人人都可以和ChatGPT互動,驚訝原來人工智慧已經進步到這種程度了!
然後,一股強大的焦慮感襲來。
面對這麼強大的技術,一般的工作者開始害怕未來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另一方面,數不清的企業主則是被激起要趕快數位轉型的急迫感,害怕自己的企業與未來不相容。
然而,許多人把數位轉型跟採用最新的數位技術畫上等號,但數位轉型真正要「轉」的,是對於人才的思維。採用新技術不會翻轉你的組織,採用新的人才思維才會。
所以,《人才》這本書問世的時間點真是恰到好處。
兩位具備豐富產業及學術經驗的作者在書中首先闡明,在這個新時代找到潛力人才的重要性,並強調「標準的找人方式」只會找到「標準的人」,而這些標準的人往往無法為組織帶來突破性的進展。我們應該要做的,是透過改變選才的方式和思維,辨識出在傳統面試流程當中被低估而錯失的人才。
在《人才》這本書中,提供許多非常實用的選才建議和具體做法,包括:比較傳統和線上面試的不同點和最佳實務、善用人格理論抓出應徵者身上的關鍵資訊,以及避免因為偏見而錯失人才等等。諸多的做法與iKala一直以來的選才方式不謀而合。
iKala的選才方式一直以來都非常特殊,我們有很多違反傳統智慧的做法,例如「先找對人上車,再決定車子要開去哪裡」或「因人設事有時是一件好事」等等。這些做法不是為了特立獨行,而是融合了我在Google工作多年學習到的人才戰略,以及對於AI時代的人才期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全力打造iKala成為一家與未來相容的公司,不要被時代淘汰。
本書對於理論和框架談得很少,內容都是滿滿的實務建議,以及強調人才的軟性技能,這與我對未來選才的看法完全契合。傳統的做法已經不合時宜,而雖然技術的進展速度快到令人喘不過氣,但只要靜下心來思考,就會發現技術愈進步,軟技能反而是人才突出的關鍵。
因為當技術已經進步到人人可用,實際上已經把所有人的競爭基礎拉到同一條水平線上,現在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有企圖心、具創新思維、擁有跨界能力、帶著特殊人生經驗的人才,就能夠將技術使用得淋漓盡致,為組織帶來突破性的進展。能夠選到這樣的人才,才能開啟真正的轉型。
人才處在AI時代,不用一直擔心自己一夕之間被取代,本書提供一張可按圖索驥的地圖,書中所有實務建議同時適用個人的轉型和組織的轉型,讓我們知道什麼是AI時代必須具備的人才特質,也讓組織知道如何選出具備這些人才特質的應徵者。按照這張未來的人才地圖前進,我們就不至於在快速的AI時代迷失方向。
➢【書籍資訊】《人才: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
HOW TO IDENTIFY ENERGIZERS, CREATIVES, AND WINNERS AROUND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