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注滿一杯水」難道就只是注滿一杯水嗎?我們經常落入線段式思考的盲點,而忽略冰山下你沒看見的世界。《第五項修練》中,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技能——「系統思考」,究竟系統思考該如何練習?
系統思考的練習,從了解一個簡單的概念「回饋」開始。回饋可以說明,行動如何互相推波助瀾或互相抵消,有助於學習識別反覆發生的結構類型。
1980年代的美蘇軍備競賽背後,就是一個衝突不斷升高的模式。基本上,它的類型跟兩個市井幫派搶地盤、夫妻之間關係惡化,或兩家公同為市場占有率打廣告戰,並沒有什麼不同。
簡言之,系統思考是一種豐富的語言,用以描述各種不同的環狀互動關係及其變化形態;它的最終目的,在於幫助我們更清楚看見複雜事件背後運作的簡單結構,使人類社會不再那麼複雜。
學習任何新語言,一開始都是困難的,但是當你開始熟練基本的方法,就會變得比較容易。研究顯示,孩童學習系統思考相當快速。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成為系統思考者的潛能,甚至教育系統中的線段式思考,也不能真正把我們這部分潛能抑制下去。希望本書下列章節,能幫助大家重新發現這些潛在的能力,使每個人都成為系統思考者。
真實世界是由許多因果環組成的,但是我們卻往往只看到線段,這扼殺了許多系統思考的萌芽機會。
使我們的思考支離破碎的原因之一,是我們的語言。語言塑造了認知—我們所看見的取決於我們想看見什麼。西方國家的語言「主詞、動詞、受詞」的結構,偏向線段式的觀點。
如果要看整個系統的相互關聯,我們便需要相互關聯的語言,即一種以環狀相連的語言。如果沒有這種語言來引導思考,我們所習用的、片片段段看這個世界的方式,便會產生前述許多反效果的行動,就如軍備競賽的決策者所做的。
這樣一種語言,在面對動態性複雜的問題與策略性的選擇時,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當個人、團隊或組織需要超越個別事件來看影響變化的背後力量時。
為了說明新語言的基本原理,讓我以一個很簡單的系統為例:注滿一杯水。
你可能會想:「那不是一個系統,它太簡單了。」但是請再想想看,從線段式的觀點,我們說:「我在注滿一杯水。」大多數人的腦子裡所想的,可能是像〔圖5-2〕那樣的景象。
當我們在加滿杯子的水時,事實上我們一直注視著水位上升。我們不斷監測移動的水位和我們的目標(想要的水位)之間的差距,當杯中的水接近想要的水位時,我們調整水龍頭使水流慢下來,直到加好水而水龍頭被關緊為止。
其實,當我們為杯子加水的時候,我們是處於一個涉及五項變數的「水量調節」系統:想要的水位、杯子現在的水位、兩者的差距、水龍頭的旋轉位置,以及水的流量。這些變數被排列成圓形或因果關係的環路,稱為「回饋過程」。此一過程不斷運作,使水位達到想要的位置〔圖5-3〕。
大家經常搞不清楚「回饋」這個字眼到底指些什麼,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用在詢問別人對自己行為的意見上;你可能說:「請給我一些如何有效經營釀造廠的建議?」或者「你對於我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有什麼看法?」在這類用法中,正的回饋指鼓勵的說法,負的回饋指負面的訊息。
但是在系統思考中,回饋是一個更為廣泛的概念,意指任何影響力的反覆回流,是一種循環不息的「動環」。在系統思考,每一影響既是因也是果,沒有什麼事情只受到一個方向的影響。
➢【書籍資訊】《第五項修練(全新修訂版)》
➢【延伸閱讀】大企業幾乎活不過40歲?檢驗組織是否為學習智障的7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