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修練,它是一個架構,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非單一事件,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

圖片來源:pixabay
新眼睛看世界
大部分人都喜歡玩拼圖遊戲,愛看整體的圖像顯現。一個人、一朵花或一首詩之所以美,在於我們看到它(他)們的全貌。在許多古老的文明中,「完整」與「健康」是同義字。
今天我們的世界如此不健康,跟我們沒有能力把它看作整體,有極大的關聯。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修練,它是一個架構,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非單一事件,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
它是一套蘊含極廣的原理,是從20世紀開始到現在不斷精煉的成果,跨越眾多不同領域,如:物理、社會科學、工程、管理等。
它也是一套特定的工具與技術,出自兩個來源:控制論(cybernetics)的「回饋」概念與「伺服機制」(servo-mechanism)工程理論(可遠溯至19世紀)。
在過去三十年之中,這些工具被用來了解企業、都市、區域、經濟、政治、生態,甚至生理系統。系統思考可以使我們敏銳覺知屬於整體的微妙「搭配」,正是那份搭配的不同,使許多生命系統呈現他們自己特有的風貌。
今日的世界更趨複雜,對系統思考的需要遠超過從前。歷史上人類首次有能力製造出多得讓人無法吸收的資訊、密切得任何人都無法單獨處理的相互依存關係,以及快得讓人無法跟上的變化步調,複雜的程度確實是空前的。
在我們四周,到處是「整體性故障」的例子,如:全球溫室效應、氣候異常、國際毒品交易等,這些問題都沒有簡單的局部成因。
儘管有聰明絕頂的個人和創新的產品,許多組織還是常常垮掉,因為他們無法把各種機能與才幹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生產力的整體。
事物的複雜性很容易破壞人們的信心與責任感,就像人們經常掛在嘴上的:「這對我太過複雜了。」或「我無能為力,這是整個體制的問題。」
系統思考能對這個複雜時代的無力感有振衰起弊的作用,它是一項看清複雜狀況背後的結構,以及分辨高槓桿解與低槓桿解差異所在的一種修練。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系統思考提供一種新的語言,重新建構我們的思考方式。
心靈的轉換
我把系統思考稱為第五項修練,因為它是本書中五項修練概念的基石,所有的修練都關係著心靈上的轉換:
.從看部分轉為看整體。
.從把人們看作無助的反應者,轉為改變現實的主動參與者。
.從對現況只做反應,轉為創造未來。
如果沒有系統思考,各項學習修練到了實踐階段,就失去了整合的誘因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