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過去獨霸全球的企業如IBM、柯達,為何已不再獨領風騷?《第五項修練》中提到,當這個世界關聯性更強、更為複雜時,「學習型組織」更適用於未來世界,唯有具有不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曾可能成就出色企業。
圖片來源:Flickr by Steve Jurvetson
自幼我們就被教導把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來理解。這顯然能夠使複雜的問題容易處理,但是無形中,我們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失去了對更大整體本質的連結,也不了解自身行動所帶來的一連串後果。
於是,當我們想一窺全貌時,便努力重整心中的片段,試圖拼湊所有碎片。但是就如物理學家包姆(David Bohm)所說的,這就像試著重新組合一面破鏡子的碎片,想要看清鏡中的真像,只是白費力氣。經過一陣子努力,我們甚至乾脆放棄一窺全貌的意圖。
這本書所提出的構想與工具,就是要打破這個世界是由個別、不相關的力量所創造的幻覺。奠基於此,才能建立不斷創新、進步的「學習型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
當世界更息息相關、複雜多變時,學習能力也更要增強,才能適應變局。企業不能再只靠像亨利.福特(Henry Ford)、史隆(Alfred P. Sloan,曾任通用汽車總裁)或華生(Th omas J. Watson,IBM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那種「大策略家」一夫當關、運籌帷幄和指揮全局。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
學習型組織是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學習者。我們不必教嬰孩學習,他們生來就是出色的學習者——學習行走、說話,甚至獨力處理一些事情。學習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泉源。
你我或許都有過這種經驗:成為出色團隊中的一份子;在這個團隊中,一夥人以極不尋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互補長短,為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我曾遇見許多在運動、表演藝術,或在企業方面有過這一類團隊經驗的人,其中有許多人說,他們往後一直希望生命中能再擁有這樣的美好經驗。他們所體驗的,就是一種學習型組織的雛型。偉大的團隊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成功,而是透過學習如何創造驚人成果所致。
全球企業正在形成一個共同學習的社會。各行各業中由一家獨霸的局面,譬如:IBM、柯達(Kodak)、寶僑家品(Procter & Gamble)、全錄(Xerox)等,已不再獨領風騷。特別是在製造業,許多傑出企業都冒出頭。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公司師法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與巴西的創新企業,而這些地方的企業也受印度及韓國公司影響。同時,義大利、澳洲、新加坡的公司現在都有很大的改善,並且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力。
使我們朝向學習型組織邁進的,還有其他更深層的社會動力,這種變化也是工業社會演進的一部分。
人類的工作觀因物質的豐足而逐漸改變,也就是從美國著名民意測驗專家楊克洛維奇(Daniel Yankelovich)所稱的「工具性」工作觀(工作為達到目的之手段),轉變為較「精神面」的工作觀(尋求工作的「內在價值」)。
漢諾瓦保險公司(Hanover Insurance)前執行長歐白恩說:「我們祖父輩一個星期工作六天所賺的錢,只相當於我們現在大多數人工作兩天的所得。大家渴望建立比遮風避雨及滿足物質需求層次更高的組織,而這種熱望將不竭止,直到理想實踐。」
愈來愈多有這種想法的組織領導者(雖然仍是少數)逐漸意識到,他們的努力將是這項深具意義的社會演進之一部分。
頂尖的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家具公司前總裁賽蒙(Edward Simon)就曾直截了當說出一個當代最常聽到的主張:「為什麼我們的工作不能變得更有意義?」
此外,就像曾經擔任聯合國祕書長的安南(Kofi Annan)號召世界商業領袖組成的「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這類組織,也是旨在促成有關勞工、社會及環境發展等議題的全球性學習社群。
或許大家現在才開始建立學習型組織最明顯的理由是,我們現在才了解這樣的組織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好像在黑暗中摸索,直到近來釐清了發展學習型組織的技術、知識和途徑,才稍露曙光,而精熟這幾項「修練」,則是創造學習型組織、揮別傳統威權控制型組織的先決要件。
➢【書籍資訊】《第五項修練(全新修訂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