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政大教授周冠男新作《長期買進》分享投資關鍵心法,「我持續買進台灣與美國的大盤指數型ETF 超過20 年,絕對不是一夜致富。我從來不猜測市場走勢而短線進出交易,而是堅定的持續定期買進市場指數型ETF,持續買不要賣。」
2023 年農曆過年前,在太座的首肯之下,終於決定將開了16 年的車子換掉,我自己屬意的新車是某德系休旅車。
週末帶全家去看車,念國中的兒子比我對車子更有興趣,在他「強力」期盼下,第一站到了義大利跑車瑪莎拉蒂的展場,他整個眼睛都在發亮,每部車都要看一下、摸一下、坐一下。
第二站到了某德系跑車展場,兒子還算有興趣,願意摸摸看、坐坐看,但是無奈這個品牌的車子太受歡迎,要先繳訂金排隊,但車子什麼時候會抵達台灣不確定,而且到港時的價格也不確定。
第三站來到我屬意的德系品牌,他的眼神立刻從閃閃發亮轉為淡漠,俗稱眼神死,試駕時叫他上車也完全沒有興趣。
於是我們又轉回瑪莎拉蒂的展場,在銷售小哥舌燦蓮花和兒子殷殷期盼的眼神之下,想想自己剩下的人生頂多再開2台車吧?換1台不同的小眾車款,也不會每次停個紅綠燈就像在辦車友聚會。在馬上有車子可以交付,且有延長保固和延長免費保養的優惠前提之下,於是就這麼(有限理性)決定購入人生第一台義大利跑旅。
業務員問我車牌有沒有特殊選號需求,我靈機一動想到,既然我長期投資元太台灣卓越50(0050)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從中獲得不錯的報酬,那何不用0050 當車牌號碼呢?
台灣車牌號碼標售的起標價格是3,000 元,我用這個價格開始競標,到結標都沒有人跟我競標。我猜是根本沒人知道這個號碼代表什麼意義,否則我有個國中同學光標購尾號1688 的車牌就花了將近20 萬。
某一天在台北車站地下停車場剛好停到056 號車位,於是隨手拍了一張照片傳給在元大金控擔任高層主管的大學同學,大家都知道0056 是元大高股息ETF 的代碼,我的車牌0050 也是起源於元大投信發行的ETF 代碼,因此我想用這張照片告訴他我多麼支持他們公司的ETF。
同學跟我說這照片太經典了,他一轉給同事就馬上有人和他聯絡,想要採訪我。我想後面的故事應該很多讀者在媒體上看過,台灣媒體一窩蜂報導了許久。
我講了20 幾年的被動投資觀念,從來沒有受到這麼高度的重視,但是在買了新車掛上0050 的車牌後,卻引起全台媒體大量關注。經過一輪媒體轟炸後,我不確定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我想傳達的長期投資想法。仔細一想這不正好印證行為財務學說的:「數字及統計不吸引人,敘事性的故事才動聽。」
看來自己誤打誤撞做了一個社會實驗,再次證明敘事性故事確實比冷冰冰的數字更有用。
圖片來源:pixabay
多數人或許會把故事簡化為,認為我能買瑪莎拉蒂是因為把長期投資的0050 獨利了結,把錢拿去買車。但我並不是賣掉ETF 拿現金去買車,而是辦了車貸分期付款買的。
然而這個買ETF「賺大錢」再獲利了結買車的故事,非常簡單易懂,某種程度上又帶有「一夜致富」的想法,自然非常容易引起大眾興趣。
但故事永遠不是這麼簡單,我持續買進台灣與美國的大盤指數型ETF 超過20 年,絕對不是一夜致富。我從來不猜測市場走勢而短線進出交易,而是堅定的持續定期買進市場指數型ETF,持續買不要賣。
只有出現流動性需求要使用現金時,例如繳交購屋頭期款,才會選擇賣出,我從來都是該賣就賣,不會考慮當下是相對高點或低點,然而這麼簡單的投資法一般人卻很難做到。
經過多年授課時與學生及一般投資人討論相關議題和觀念後,我很驚訝的發現多數人都認為投資要成功,必須努力蒐集並分析資訊,要「認真做功課」。
當我說其實投資只要盡量分散,做好資產配置,然後長期投入、長期持有即可,完全不用分析資訊,不要更換投資標的,坐著等資產長大就好,多數人一開始通常都很難接受這種想法,甚至完全不相信。因此我慢慢了解到...(本文擷取自《長期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