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面試的科學》指出,透過研究,作者發現人們主要有四種面試風格,分別是魅力型、挑戰型、審視型、和諧型。了解這四種面試風格可以讓你面試別人時表現更好,愈了解自己,就愈有機會在面試當中表現出色。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求職面試方式,遺憾的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好好的展現自己。有些人會淡化自己的優勢,有些人會說謊,有些人則是會發揮魅力。這些差異與他們的工作經驗、種族或道德缺失無關,而是與他們獨特的面試風格有關。
透過研究,我發現人們主要有四種面試風格,定義這些風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出面試時每個人考量的優先事項。
● 魅力型面試者想要被喜歡。
● 挑戰型面試者想要做自己。
● 審視型面試者想把事情做到完美。
● 和諧型面試者想要保持和諧,融入環境。
這本書和許多與面試有關的書籍或網站說的不同,面試沒有唯一的正確方法。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是誰,以及如何以最清晰、自信和真實的方式展現自己。
例如,不是每個人在面試時都希望被喜歡。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希望被人喜歡,但在面試時,讓人留下好印象比被人喜歡更重要。每種面試風格都有獨一無二的方式讓人留下好印象:
● 魅力型面試者透過積極表現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 挑戰型面試者透過提出質疑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 審視型面試者透過精準的判斷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 和諧型面試者透過友善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這為每種風格帶來不同的面試體驗。你的面試風格不只描繪你在面試中的身分和給人的印象,還有你如何看待面試,以及面試對你來說整體感覺是什麼。
● 魅力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表演:這是他們的舞台,他們是這場表演的主角。
● 挑戰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交叉詢問,他們需要得到問題的答案。
● 審視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一項測試,結果不是通過就是失敗。
● 和諧型面試者將面試視為團隊成員的選拔過程。
圖片來源:Pexels
你的風格不會因為你為面試做了多少準備工作而改變;它不是取決於你的工作類型、你的種族或你的性別:不是所有工程師的面試方式都一樣,就像不是所有非裔美國人的面試方式都一樣(我們有資料為證)。你的面試風格就像你的個性,穩定而且可以預測,但你的個性也並非一成不變,關鍵在於你如何發揮自己的特質。你無法選擇自己的面試風格,就像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個性一樣,但你可以改變面試風格,利用自己的優勢,表現得更好。你的面試風格是你的天生傾向,卻不是無法改變的命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面試風格,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基本風格,或是我們偏好的風格,我們就能更確實的調整行為,並保有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面試風格評估與一般通用的性格測驗不同:面試風格評估專門評估你在面試中的表現,而不是你在其他場合中的表現。一個人不論身處何種環境,人格特質的某些方面通常不會改變,例如內向與外向: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外向,那麼你在面試時很可能也是如此。但有趣的是,有時候人們在面試時會有所改變:內向的人偶爾會敞開心扉,一些外向的人則是會出人意料的沉默寡言。
身為招募人員,我曾經多次目睹這種情況。這正是我們無法完全確定的部分,後來我們把它稱為「面試效應」。在面試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表現得大方健談的人,但錄取之後,他們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反之亦然。
雖然我過去就有預感面試表現無法準確揭示一個人的個性,但現在我有一些科學證據證明,面試會改變人的行為。
圖片來源:Pexels
面試是一個人為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某個人有你想要的東西,那是一份工作或升遷機會,你需要以某種方式來得到這些機會。而每個人在面試時採用的「策略」會因人而異。
在指導過數千名客戶之後,我總結出以下兩個真理:每個人的面試表現都可以改善;練習得愈多,就會做得愈好。我從未見過有人變得更糟。每個人都有能力把面試做得更好,每個人都有成長的空間。
當我開始這項研究時,我曾經假設會有某一種面試風格能更成功。年復一年,我看到學生和客戶成功完成面試,我以為我們會找到正確的面試方式。
但我學到的東西翻轉了一切。
我回顧多年來的面試筆記與資料,查看哪些學生獲得最多的實習機會,以及這與他們面試風格的關聯,結論是沒有任何明顯的贏家。每種風格都有成功的案例。在這四種面試風格中,都可以看到面試表現最成功的學生,無論這些人是獲得最多實習機會、畢業後獲得最多全職工作錄取通知,或是在面試中表現得最有自信的人。
正如我之前所說,面試是一系列與你有關的問題,愈了解自己,就愈有機會在面試當中表現出色。成功的關鍵在於自我覺察,而不是你的面試風格。
沒有哪種風格的人天生就更懂得自我覺察。無論身為招募經理還是求職者,沒有哪一種面試風格在面試中一定會表現得更好或更成功,也沒有哪一種風格更具有外部優勢或先天優勢:我過去抱持的那些信念,都是我的偏見。我發現,我們都認為自己的面試風格是最好的。我們的偏見源自於我們的偏好。
我們都喜歡跟與我們有相同面試風格的人面試。就像多年前的我一樣,我不想雇用一位無法與我「產生共鳴」的會計師。當我們面試到「說我們語言」的人時,我們感覺最舒適、最有安全感,但我們的偏好正是阻礙我們的最大障礙。我們可能因此忽略優秀的人才。
知道自己的面試風格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的偏見,而了解這四種面試風格可以讓你面試別人時表現更好,而不是只有在面試與你擁有相同面試風格的人,才表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