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李明憲教授導讀《人類文明》:作者劉易斯.達奈爾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歷史是否根本上由生物學所塑造?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傳統對歷史的理解,指出人類的生物特徵,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複雜的認知偏誤,都深刻影響了文明的演進。作者學識豐富,娓娓道來關鍵歷史事件背後的生物學因素,讓我這不喜歡讀史的人,也欲罷不能。
文 / 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授
「知識最具價值的部分,不是它解答的確定事實,而是它提出的疑問。」
檸檬汁與黑手黨有關?希特勒有服用興奮劑?哥倫布其實一直認為自己到的地方是東方…..。
在《人類文明》(Being Human: How Our Biology Shaped World History)一書中都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答,作者劉易斯.達奈爾(Lewis Dartnell)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歷史是否根本上由生物學所塑造?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傳統對歷史的理解,指出人類的生物特徵,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複雜的認知偏誤,都深刻影響了文明的演進。作者學識豐富,娓娓道來關鍵歷史事件背後的生物學因素,讓我這不喜歡讀史的人,也欲罷不能。
● 瘟疫如何改變了社會結構?生物學的力量是否大於社會變革?
書中一個例子是 14 世紀的黑死病。這場毀滅性的瘟疫迅速蔓延,殺死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雖然這是一場醫學上的災難,但後果卻遠超過了生物學範疇。達奈爾指出,瘟疫導致了勞動力的極度短缺,迫使地主提高工資並改善農民的待遇,這最終促成了中世紀封建制度的瓦解。換言之,一場流行病在無意間加速了社會結構的轉變,生物因素在這裡成為了歷史變革的催化劑。
● 從家族到國家的聯盟:婚姻是否只是一場生物性的結合?
達奈爾還探索了家庭關係,尤其是婚姻,如何在歷史上塑造了政治格局。他特別提到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在 16 世紀的婚姻策略。這些「經過精心計劃的婚姻」並非僅僅出於愛情或生物本能,而是為了增強家族的政治權力。透過這種婚姻聯姻策略,哈布斯堡家族(Haus Habsburg)迅速擴大勢力,收集了一個一個黃冠,最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來自他們家族,這種「生物性結合」不僅影響了家族的生活,也塑造了整個歐洲的歷史。
● 戰爭與維他命:生物缺陷是否決定了海戰的勝負?
達奈爾也舉出了一個有趣的例子:維他命C的缺乏如何改變了戰爭的結果。18世紀英國皇家海軍納爾遜在與法國拿破崙及西班牙聯合艦隊的戰鬥中佔據了上風,部分原因竟然是英國水手在船上定期飲用檸檬汁來預防壞血病,而法國和西班牙的水手則常因為缺乏維他命C而失去作戰能力。正如研究海軍歷史的勞伊德(Christopher Lloyd)所言:「擊敗拿破崙的所有手段當中,最重要的兩種就是檸檬汁與近距離臼砲」,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學因素,卻在特拉法加海戰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海權平衡。而巨量的檸檬汁的需求竟然後來導致黑手黨崛起,這就要靠讀者自行讀了。
● 戰爭中的藥物與士兵:興奮劑如何推動閃電戰的成功?
另一個有趣主題是戰爭中藥物對士兵的影響。德軍在二戰中的「閃電戰」不僅依靠坦克和無線電的協同作戰,還有背後一個少為人知的技術:合成興奮劑 (甲基安非他命)。這種化學物質模仿了人體內的腎上腺素,讓士兵進入高度警覺狀態,提升攻擊性並延長作戰時間。這並非只是個別士兵使用,整個部隊都依賴這種藥物保持作戰狀態。希特勒本人也在作戰期間大量使用多種藥物,包括甲基安非他命和古柯鹼,以增強指揮能力。
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戰爭的勝負是否真的僅僅依賴於戰略與武器,還是有更多來自於人類生物化學的因素在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學不僅影響了個體的表現,甚至改變了整場戰爭的走向。
圖片來源:Pexels
● 我們的偏見在無形中改變了歷史嗎?
達奈爾也深入探討了人類的各種認知偏誤,例如哥倫布一直認為自己到達的地點是東方國家。他指出這些認知偏誤在關鍵歷史事件中也發揮了決定作用。例如,克里米亞戰爭的指揮官只相信自己願意信任的資訊,而忽略了其他實際線索,低估了俄國敵人的力量,導致重大傷亡。這些由生物本能驅動的偏誤,讓我們不斷重蹈歷史覆轍。
● 生物學的侷限是否真的無法超越?
除了對過去的歷史進行分析,達奈爾也提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擺脫自身的生物限制,創造一個不同的未來?在書中,他指出,儘管我們的「認知作業系統」看似沒有更新,但文化和技術已經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物特徵。例如,10,000 年前,人類開始飲用牛奶,這導致了某些人群中乳糖酶持續到成年期。這樣的例子說明了,人類並非完全被生物限制所困,我們的文化與技術仍然有能力改變甚至提升我們的生物本能。就如我們創造出了 AI 這種數位生命,這更可能翻轉人類的未來。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在於擁有新的眼光。」意識流大師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的這句話恰如其分地總結了本書的核心思想。透過達奈爾的生物學視角,我們重新審視了人類歷史,最後,這本書也提出了一個積極的觀點:雖然我們的行為大多受到生物本能的驅動,但我們仍然有能力通過文化和技術來超越這些侷限。真正的改變來自於我們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我們面對的情境,這本書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就是「只有當我們開始了解並接受自己的生物特性時,才能更好地預測並塑造未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