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李明憲教授導讀《人類文明》:作者劉易斯.達奈爾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歷史是否根本上由生物學所塑造?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傳統對歷史的理解,指出人類的生物特徵,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複雜的認知偏誤,都深刻影響了文明的演進。作者學識豐富,娓娓道來關鍵歷史事件背後的生物學因素,讓我這不喜歡讀史的人,也欲罷不能。
李明憲教授推薦分享,《別再跳脫舒適圈》中提到真正的成功並不是一味追求不斷的突破,而是在舒適圈內持續成長。我們可以透過逐步擴展自己的舒適圈,嘗試新的挑戰和機會,卻又同時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快樂。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自助手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指南。
身處被AI技術迅速改變的世界中,其實我們的心理需求仍一成不變,也就是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希望我們都能透過這本書學到更多尊重他人的方法,成為人們生命中的「照亮者」。
李明憲教授分享,整本書讀來有趣,用說故事的方法來敘述,但作者寫文章的方式通常不下結論,只以許多小故事與歷史事件論述,並把探討主題擴大,然後留思考空間給讀者。本文歸納《一如既往》各章的精華重點,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核心思考。
作者海蒂.麥波姆挑戰了傳統對同理心的看法,她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同理心是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有力工具,還是它實際上反映並加深了我們內在的偏見?
東華大學李明憲教授分享,《隱形天賦》的內容涵蓋了10種成功的重要思維,不僅是一本闡述成功人士思維模式的書籍,它更是一部心靈成長的指南。它教會我們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自我,並勇敢地追尋更成功的未來。
在這個充滿誘因設計的世界裡,我們或許會自信地認為已經洞悉誘因運作原理。誘因不就是棒子與蘿蔔嗎?但是,《誘因設計》告訴我們,理解誘因機制就像破譯古老的象形文字一樣充滿挑戰...
《圖像思考》指出,不是每個人都以語言為基礎進行思考。有些人是空間圖像思考者,他們以抽象的方式思考,而另一些人是物體圖像思考者,他們能夠看到生動逼真的圖像。在以語言為主導的世界中,那些擁有圖像思考能力的人常常被忽視和低估,這對於我們所有人都是不利的。因為圖像思考者,經常能提供社會難題的解答。
李明憲教授:《聰明簡潔的溝通》這是一本極佳的溝通工具書,讀起來很快,但資訊量很大,看完能實作才是重點,我也打住在這兒,才能符合聰明簡潔,你若需要知道更多的內容,推薦請詳看此書。
李明憲教授:《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我讀了很久,因為欲罷不能,我不想漏掉其中提及的每一篇文獻,讀完後更決定日後還要反覆閱讀。 這絕對不是一本教導說服技巧的書而已,內容宏觀涵括大腦科學、傳播科學、政治科學等等,並探討大腦如何形成認知世界的深刻問題。
有錢也不能使鬼推磨!有時以金錢作為目標反而有反效果,每個事件中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動機,也間接地影響了我們的驅力與熱情,李明憲教授推薦閱讀《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精準掌握誘因設計。
李明憲教授《與成功有約》讀後感: 比爾.蓋茲主動積極(這就是習慣一)將他發展成為一個事業,時至今日他已成電腦界巨擘,影響著全世界。但比爾.蓋茲仍不斷閱讀更新想法(這是習慣七),他的生命軌跡是實踐七個習慣的最佳例證。
布萊恩.格里布考斯基博士是研究問題與答案的專家,幫助許多企業進行溝通與做決策。他發現有效溝通不只需要問對問題,還需要正確的回答問題。因此他歸納出一套「回答智力」幫助所有讀者能將此溝通技巧,應用在生活中的各個場合。本文是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對《你有正確回答問題嗎?》的分享與推薦。
何謂「淤泥效應」呢? 指的就是在我們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淤泥效應」使得美國聯邦文書作業一年要耗掉美國人的114億小時,《淤泥效應》作者凱斯.桑思汀分享:「淤泥效應就像社會的慢性病,不論哪個組織都有淤泥效應存在。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與官僚程序,將會是打造組織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本文為國立東華大學李明憲教授的推薦閱讀分享。
建立欲望的正向循環,是我們可以給予自己的禮物,也是一種責任,「想要」是一種追求,但必須適當引導,才會擁有正向溫暖的人生。以下是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對新書《模仿欲望》的心得分享與推薦。
本書作者泰勒博士認為,人類是感覺的生物,而不是思考的生物。左腦形成了我們的個性,而右腦則將意識與宇宙聯繫起來。她希望讀者學會識別左右思維大腦和左右情緒大腦的特性,通過統合所有四大人格,才能達到整體平衡的全腦人生。以下是來自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的書評推薦!
只要是人,就可能犯錯,每一個錯誤都可以預防,錯誤有不同來源與形式,每個錯誤都有專屬的改進方法,嚴重錯誤的源頭是單項弱點。
《思想經濟學》是來自眾多菁英主題式問答的短文合集。針對每一個問題會有不同觀點的回答,讀一本書就等於同時接觸了很多成功者的精髓觀念。
這本書提出了我們所知道的,但不想面對的重大問題:「我們的組織甚至國家正在走向科層體制惡質化,正在失去熱情、溫暖與生產力」。
統計的運用必須謹慎,然而妥善運用統計數據是可以讓整個世界向上提升,也是解決流行病的解方、文明進步的鑰匙。
思考的框架必須要有廣度、深度就會隨之而來,但是我們一個人怎麼可能思考出多元框架呢?所以團隊合作非常的重要,如果只是一個人的想法,常常會陷入情感主義或激進主義而產生禍害。
這本書正是快速修正大腦溝通BUG的書籍,易讀實用,適合每個人閱讀,若能活用,一定可以提昇談話和傾聽技巧,並進而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這些決定會影響他人權益與生命時,比如律師、醫生和那些負責大學面試的教授,雜訊就影響很大。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作出選擇,還自以為擁有主導權,其實我們只是被控制了,被捲入了社群媒體洪流之中而不自覺。
邊看邊反思我們的現況,慢慢地咀嚼真義,並擬定自己人生的行動計劃。
成為決策建築師,在組織中構建有效的決策體系,利用集體智慧幫助領導者做出最佳決策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指的是人們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預測,例如「您渴望讓人們接受您並喜歡您。」、「有時您會為無法解決的事情,投入太多精力。」、「有時候您會表現大方、外向,但有時會比較安靜、內向。」這些句子很容易讓人們對號入座。
您想知道大腦的學習方式嗎?你想知道如何心想事成嗎?
瞭解真正的自我才才不容易迷失在自以為是的意識中,或錯誤解讀別人的行為。
人們因為需要解決問題,所以需要思考策略,而甚麼是最好的思考策略?
這是一本很妙的書,讓我們面對真實,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如此脆弱,如此無力,但我們卻又如此堅強,靠著有限的線索與所謂的科學,在這個地球上活了數百萬年。
一心想著為對方好,所做的事情似乎是徒勞,荒謬中帶著為對方好的初心,結局不一定如人所願,但初心卻如此動人,愛情如此動人,親情所有的感情都是如此。
企業價值在於回饋他人,幫助人們釋放自己和獲得自由,不再只是接受世界的現狀。企業應該不怕說出正確的想法、信念。
讀懂這本書可以提升學習效率,也可反思台灣教育方式,更提供在知識爆炸的世界裡,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這本書不只適用於商業職場,對於我們的人際交往、家人、情侶相處也都適用,因為精準合適的回饋,可以幫助改善我們的溝通能力,提升正向的工作環境與人生。
網路世界使得資訊傳播極為快速,這使我們處於容易快速反智的危險時期,此時唯有批判思考才是我們的安全閥。
老化只是一種疾病,治癒就有可能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韓第是英國當代管理學大師,他提出了很多的觀念都對管理界有很大的貢獻,包括「組合式生活」、「S曲線」、「跳蚤工作者」等等
一個人無法成為傳奇,借重眾人之力,才能成功,發揮「大潛能」的力量,在這複雜的世界裡,才有可能成就夢想。
疫情過後,即使多數人回到辦公室,但是勢必工作型態會有所改變,因為在多變的世界,誰知道下次的疫情何時再起,只有提早預防
人生就如登山,作者指出人生有兩座山,第一座山是世俗成就,第二座山是心靈志業,第一座山是努力攀爬的財富、權力、名聲的山,但攻頂後經常不知道為何而戰,也發現山頂沒這麼快樂。
亞當一號指得是追求履歷表的輝煌,想要征服世界野心的亞當。亞當二號指得是謙虛、道德、利他的亞當。這種想法起源於聖經創世紀中二元對立的起源,人的生命就在這兩種力量的拉扯中前進。
如果這個地球出現生存危機、如何能負擔自私自利、在零和遊戲下注的民族主義?反之,我們需要負責任的國際主義,我們必須揚棄只會喊口號的民族主義,用包容性地方主義承擔國家的責任
腦袋裡有大腦,鞋子裡有腳,你可以引導自己到心中嚮往的任何地方。這句話說來簡單,但是我們卻經常在人生旅途中,走著走著,忘了旅行的目的,有人還忘了回家的路,其實只要適當的停下來,用正確的方法恢復身心能量,就能面對更多橫逆,找回自我,邁向未盡的旅程。
體力大幅衰退,有辦法學習嗎?職涯大致底定,還能走出新的路嗎?現在才努力追夢,來得及嗎?
從眾是人類安全感的來源,當別人都這樣做時,我們經常不管青紅皂白也照做就對了,因此,要成為異見者或是接納異見者都必須學習,都需要勇氣。
大腦習慣運用固定模式來做事,以便節省能量,所以當你改變習慣時,大腦啟動的神經迴路將與平常不同,無形中就啟發了突破舊有習慣模式的契機
你曾經落入人生谷底嗎?想東山再起嗎?你現在一蹶不振,正在尋求新的契機嗎?還是你的生活一成不變,希望有不同的可能?
你不必瘋狂工作或成為天才,或者需要非常幸運。只要由小步驟開始並堅持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以變得更聰明。有一天你可以在你的工作中贏得金牌 - 並且也有美好的生活。
這絕對是一本讓你腦洞大開的書,也是一本CP值超高的書,因為77個思維模型每一個都如醍醐灌頂,值回書價,這本書對我們人生也有莫大的啟發。
這本書名看來似乎是心理類的書籍,副標題卻是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內容主要談的是精煉人生後的領導法則,但是這些法則除了可用於管理,也適用於人生各層面,包括國家、學校、公司、甚至家庭,越早讀到,越能受益。
你是否過分安排孩子生活?當你的小孩耍脾氣時你會如何做?你的小孩不讓東西給別人時你怎麼做?小孩屢次都不聽話,在公共場所不守規則你怎麼做?
這本書作者是知名的作家洪蘭教授,之前我推薦過她的另一本好書『從大腦看人生』,相較於那本,這本書比較不強調大腦認知研究的基礎,整本書在於傳達社會價值與理念,當然還是引經據典,畢竟是教授撰寫的書,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不會少,絕對不是一般媚俗的暢銷書所能相提並論。
人生無常,有時臨終病人還活著,有些健康的朋友一瞬間卻因為車禍先走了,只有活在當下, 感恩離開的、珍惜留下來的,才是正確的心態
很多家長希望培養出情緒穩定的小孩,但苦無一本好書的指引,這本書就提供了60種方法
科技成癮的現象才剛誕生,我們可能只處於攻頂行動的基地營,未來的10年、20年可能有更多的科技成癮現象產生,所以防患於未然,身為家長都必須去閱讀這一本書了解相關的方法,才能與科技共存。
我們的一輩子就如電腦桌面的檔案夾,打開來的檔案名稱,每個人幾乎都是類似的,不外乎念書、升學、結婚生子、退休、旅遊、帶孫子、生病住院、面對死亡等等,如何創造為自己而活的新檔案呢?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