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何謂「淤泥效應」呢? 指的就是在我們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淤泥效應」使得美國聯邦文書作業一年要耗掉美國人的114億小時,《淤泥效應》作者凱斯.桑思汀分享:「淤泥效應就像社會的慢性病,不論哪個組織都有淤泥效應存在。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與官僚程序,將會是打造組織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本文為國立東華大學李明憲教授的推薦閱讀分享。
圖片來源:pexels
文 / 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巧推大腦與行為改變專家
這是一本很容易閱讀、卻讓人腦洞大開的書,書名很有趣「淤泥效應」。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他是著名的行為科學專家,曾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合著《雜訊》一書,中文版也是天下文化所出版,讀者可以找一找我之前寫的導讀,大師之作都值得閱讀。
何謂淤泥效應呢?指的就是在我們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整本書在於回應以下幾個問題。
● 什麼是淤泥效應呢?
● 淤泥效應隨處可見?
● 淤泥好不好呢?
● 如何解決淤泥問題?
這本書融入了作者之前所寫的另一本鉅作「推力NUDGE」的概念,我將推力翻譯成巧推,比較能夠真正表達推力的用意,也推薦大家閱讀我寫的「巧推與行為改變」一書,更有助於理解淤泥效應,因為我們經常沒有巧推,卻反而成了加害者,各種制度的初衷都是想幫助人們,結果反而因為制度的繁瑣,使得需要被幫忙的人,反而沒法獲得幫助,例如窮人申請不到補助款、想學習的學生選不到想上的課….。
淤泥效應使得美國聯邦文書作業一年要耗掉美國人的114億小時,以時薪27小時來算,相當於3078億美元,這超過美國教育部預算的四倍,能源部預算十倍。讀到這兒時,我心裡想著:台灣政府制度的淤泥不知道浪費多少金額?
淤泥效應會照個人的認知負荷,也就是大腦處理事情的能力下降,耗盡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窮人要申請補助,但他的頻寬(BANDWIGTH)不足,不得不放棄或擱置,頻寬在美國行政部門術語中,是指某項案子無法投入足夠時間或心力,雖然些表格或這些行政程序在都是為了防弊與確認行政完整性,卻常常沒有想到每個關卡一層一層的鋪上淤泥之後,就變成了阻礙正常需求的高牆,使得需求可望而不可及。
本書的內容分別是第1章介紹關鍵概念,其中也說明巧推與淤泥之間的關係,第2章說明淤泥效應為何會造成重大危害,第3章說明淤泥經常是有心無心之下的產物,更需要留意。第4章舉了許多例子,探討美國的福利計畫、職業證照、學生簽證與憲法權利中的淤泥問題,第5章探討產生淤泥效應可能的正當理由。第6章則提出解決淤泥效應的方法,也就是強化稽核的構想,第7章則是作者的結語與簡短的宣言。
讀這本書如果可以先在網路上找一下何謂巧推,然後再來看這本書會有更大的收穫,去除淤泥可以讓事情變得簡單,但是如果設計得太簡單的話,也可能會讓人不假思索的掉入陷阱,高阻力的淤泥效應雖會讓人產生放棄的念頭,但是良好的高阻力淤泥可以讓人們慢下來,深思熟慮自己的決定是否適當,因此,巧推的設計必須謹慎。
除了政府制度之外,我們也應該稽核一下生活,包括工作方法、親密關係等等是否也充滿了淤泥,定期稽核清理,運用適當的巧推策略,必然可以改善我們的人生。
➢【書籍資訊】《淤泥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