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成為決策建築師,在組織中構建有效的決策體系,利用集體智慧幫助領導者做出最佳決策
圖片來源:Burst 文/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為什麼要看《不當決策》這本書?因為不好好的預防思考陷阱,您將犯下可怕的錯誤!
我們是人,不是神,因此我們會犯錯,但是幸運的,我們能夠找到方法避免犯錯,人類的社會進步太快,使得許多大腦的反應沒有跟上進化的腳步,例如:搭車、搭船會頭暈,是因為大腦前庭誤判這個搖晃狀態是中毒,以致於有排山倒海的嘔吐反應;在野外,我們也還保持著風吹草動就該小心可能有毒蛇猛獸出現的慣性反應。
大腦的思考方式可以分為系統一與系統二,系統一是快思,系統二則是慢想,快思控制了我們多數的行為反應,使得我們避免了許多立即危險,減少能量消耗,卻也因為時空背景改變,經常會使我們在生活或商業上犯了慣性快思的錯誤而不知。
近年來行為經濟學崛起,指出了多種的人類慣性錯誤,並進而提出順勢而為的方法,稱作Nudge(巧推),這本書就把當代行為經濟學理論,落實到真實商業管理與生活中,作者整理出精彩的要點與解決策略。其中包括了9種造成錯誤決策思考陷阱,以及40個高勝算的決策技巧,是一本含金量極高的實用書。
我個人著有一本行為經濟學書籍「巧推與行為改變」,是華人世界第一本巧推實用書,書中描述了一個我與國民健康署進行的實驗,在全國保健會議報到時,我們將報到者分流,對照組桌上擺可樂、含糖飲料及礦泉水,報到者只能自選一種,巧推組桌上則只擺礦泉水,但他們可以開口換成其他任一種飲料。
結果對照組因為方便取用及暗示可以取用,因此使用含糖飲料與可樂的比率遠高於巧推組,這些全國保健菁英輕易地就被改變了健康行為。因此適當的運用人們的思考慣性,就能順勢而為改變他人行為,同樣地,我們也必須自覺是否正陷入慣性偏誤而不自覺。
《不當決策》這本書將行為經濟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發展精煉為可以操作的工具,足以提供商業及人生各方面做出明智及有效的決策。作者是世界知名的策略教授和管理顧問Olivier Sibony,他使用了數十個引人入勝的案例說明認知偏見如何導致我們所有人,甚至最著名的商業專家都掉入九大思考慣性陷阱。
Sibony不只提醒我們,他也提出了避免認知偏見陷阱的最佳方法,也就是我們要成為決策建築師,在組織中構建有效的決策體系技術和流程系統,利用集體智慧幫助領導者做出最佳決策,書中他也提供了40種具體方法。
他指出即使是世界上最聰明,最有經驗的專家也會頻繁掉入九個慣性陷阱,而產生極大的危機,我整理並解釋如下,協助各位閱讀。
當講述者說的案例符合我們心中假設時,我們經常疏於求證真實性,或是求證時也只是在肯定自己的假設,而不是去蒐集更多反證,書中提及法國政府就曾被兩位號稱可以運用飛機在空中探測石油的騙子耍的團團轉。
史蒂夫·喬布斯真是個天才嗎?我們任意把成功歸因於單一個人或案例,這是一種危險,容易忽略了其他的努力。
若過分相信直覺會誤導我們誤入歧途,作者提出相信直覺的時機與條件。
對於我們能夠控制的事物樂觀是對的,對於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過度自信則是不健康的態度,強勢的優秀領導者,過度自信更是經常帶來危險。
人們不喜歡破壞現狀,不做決定比做決定容易,因此人們容易受過去的錨定效應所控制而不願意改變,或是只願意在一定的範圍內改變。
厭惡損失反而容易被騙,使得被包裝成低風險的專案容易蒙混過關。
人們短視近利,會忽略長期的效果。
從眾常常會引起群體的迷思,組織需要設計提醒大家醒來的機制。
自利會造成道德的風險,即使刻意自制,若無系統的控制,還是會有風險。
整本書分章講述這九種陷阱之後,提出了解決之道!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書本篇幅較大,建議可以先看每一章之後的摘要總結,看不懂的地方,再回頭看章節內文解釋,這樣很快就可以看完這本好書了,我誠摯推薦你的書架上應該擁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