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腦袋裡有大腦,鞋子裡有腳,你可以引導自己到心中嚮往的任何地方。這句話說來簡單,但是我們卻經常在人生旅途中,走著走著,忘了旅行的目的,有人還忘了回家的路,其實只要適當的停下來,用正確的方法恢復身心能量,就能面對更多橫逆,找回自我,邁向未盡的旅程。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腦袋裡有大腦,鞋子裡有腳,你可以引導自己到心中嚮往的任何地方。
這句話說來簡單,但是我們卻經常在人生旅途中,走著走著,忘了旅行的目的,有人還忘了回家的路,其實只要適當的停下來,用正確的方法恢復身心能量,就能面對更多橫逆,找回自我,邁向未盡的旅程。
這一本書幫助我們以科學的方法恢復身心,每一篇章都包含了案例、科學根據以及解決方法,他提出的方法幫助我們在微小的挫折中復原,以免遭受巨大挫折時無法平復,很多人不知道運用這些小方法,每天賣命的生活,換來的只是過勞與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情緒失控,弄到家毀人亡的境地。
莫以善小而不為,微復原力就是要體察自己勞累、能量低的時點,然後運用微小的、適合的方法加以恢復,我在國立東華大學開設潛能開發導論必修課,這門課在於教導學生理解大腦的生理功能後,善加運用以發揮潛能,這本書所談,其實不只是微復原力,類通於潛能開發的重要技巧,作者提出了五個微復原力的面向。
一、大腦重新聚焦:在混亂的事務中設定專心的時段與議題,並運用節省腦力的輔助工具,平常更應重視適度運動以活化大腦。
二、重設原始情報:生活中最糟的事,幾乎都是想像出來的,大腦中的杏仁核,使我們在壓力大的時候,經常變成易怒、難以溝通的人,書中提出了感官復原法,也就是適當的運用聲音、嗅覺等等都可以使我們的杏仁核得到緩解。除了這個方法,作者還提出了其他有效的方法。
三、轉念:書中提出了ABCDE理論,A(Antecedent)指的是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的是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但是後果的良窳決定在你對事情的信念B(Belief),大腦對事情的想法將決定了事情的結果,D(dispute)則是建議你改變觀點與現在的想法爭論,E(Energize)指的是加強新的看法,作者還提出有趣的翻牌法,在牌的正面與反面寫下完全相反的想法,然後開始自我省思或團體討論。
以這樣的方法,經常會得到不同的覺醒,另外還有CCC等方法也能助我們一臂之力。(CCC指得是面對Challenge挑戰,找出Choice選擇,投入Committed努力的目標)。
四、恢復活力:因為面對煩雜的的生活,自制力需要大量的能量,大腦就花掉了我們20%的熱量,如何補腦?食用低昇糖指數(GI)的食物與適當的喝水是非常重要而簡單的恢復活力法,我都教導學生每小時喝一小口,這本書則另有更詳細的方法。
五、提振精神:每個都人必須找到價值觀與目標,莫忘初衷,將人生目標具象化,製作成手機畫面、標語或海報以提醒自我,並自我檢視生活節奏,找出影響心流(專心投入忘我)的因素,放棄掉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項目。
這本書以上述這五大部分,說明如何在生活中充能,每天越過小的障礙,將可以累積出更大的能量,書中最後一章更列出每日計畫的例子,作者邦妮.聖約翰是NBC新聞喻為全美最激勵人心的女性,她經歷了斷腿、被父親性侵、母親屢屢自殺的壓力,但仍勇往直前以自身經歷分享克服逆境的有效方法,真心推薦值得一讀。
【書籍資訊】
《微復原力:結合科學與正向心理的幸福生活習慣》
出版日期: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