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李明憲教授:《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我讀了很久,因為欲罷不能,我不想漏掉其中提及的每一篇文獻,讀完後更決定日後還要反覆閱讀。 這絕對不是一本教導說服技巧的書而已,內容宏觀涵括大腦科學、傳播科學、政治科學等等,並探討大腦如何形成認知世界的深刻問題。
圖片來源:Pexel
李明憲/東華大學教授
這幾年藍綠兩黨對抗,幾乎沒有一件政策能達成共識,在各自運用媒體行銷之下,社會大眾意見逐漸呈現兩極化,支持者已近水火不容,弔詭的是,兩方也都能在辯論時舉證歷歷,言之鑿鑿,例如最近的幼兒園疑似餵食管制藥物案,因為議題被泛政治化,雖然法院公布暫查無餵食非法藥品之證據,但是藍綠雙方支持者仍有各種不同解讀!互相都覺得為什麼事實擺在眼前,對方還是不信。
這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由夫妻失和到候選人之間的攻訐,我們似乎已經不知道甚麼是真相,但是因為人性慣於追求答案來歸因各種現象,這樣才能對生活有控制感與安全感。因此在爭論的舞台上無法爭得輸贏時,就會退回自認為真理的堡壘中尋求同溫層支持。這似乎有些無奈,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不必無奈,有方法,也有機會說服別人。
作者發現大多數的成功說服案例,不是靠事實、也不是靠證據!那靠的是什麼方法呢?作者帶著我們一步一步地探尋這個答案!
書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科學家沃利許( Pascal Wallis )發現一張洋裝照片(在第84頁有QRcode可以登入看到這張照片),竟然有人看到的是藍黑條紋,有人卻看到白色、金色條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的,因此在社群媒體上引發論戰,當時華盛頓郵報戲稱這是分裂地球的戲劇性事件。沃利許為了要理解同一張照片竟然在不同的眼中看來是不同顏色,進行了各種研究,發現原來不同先驗經驗的人,在不同光線之下,對於所見物體顏色會自行進行腦補,也就是自行加以著色,因此導致所見的都自以為是真實,但是其實只是瞎子摸象!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 SURFPAD 模式來說明這種現象,讀者可以閱讀揣摩!SURFPAD 是下列這段話的縮寫,指的是如果某項重大的不確定性( Substantial Uncertainty ),會牽涉到不同的( Ramified or Forked )先驗機率或假設( Prior or Assurpption ),就會造成意見的分歧 ( Disagreemen )。
在理解人們堅持己見的原因之後,作者進一步想探索如何讓堅持己見的人改變?他訪談曾經是911陰謀論的極端支持者,也參與支持同性戀婚姻的推動組織理解如何進行街頭遊說,並將過程紀錄在書中,在一個精采的章節中,作者描述他與「深度遊說者」一起工作的故事,他們挨家挨戶地敲門,與陌生人進行對話,目標在於改變民眾的政治觀點。這項深度遊說技術是在美國接受同性婚姻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它的核心技術在於,向人們詢問根深蒂固信念的依據,並傾聽他們的回答。結果指出這技術極其高效、快速、持久,而且相關研究指出,這比傳統拉票、電視、廣播、電子郵件和電話加起來的效率高 102 倍,若是遊說者再加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時,更是有效。
在書中作者整理出四種超級說服方法,深度遊說、街頭知識論、動機式晤談、玩轉政治,街頭知識論似乎最適合用來改變各種實證信念,例如世界上有沒有鬼這種信念。至於深度遊說,最適合用來改變各種態度 ,也就是各種情感的評價,譬如覺得公司的執行長是壞人、或是覺得某項政策肯定會毀了這個國家這種信念。玩轉政治則最適合用來改變價值觀,也就是各種目標高下重要順序。例如槍枝管制等等!動機式晤談最適合用在改變民眾的行為。
作者在本書最後強調,要先問問自己為何要改變別人,有時我們必須要改變的是自己,但是如果你決定要說服別人,那麼務必先傾聽別人的想法,然後不斷的嘗試各種方法說服,有一天再高的牆都會被推倒!
這本書我讀了很久,因為欲罷不能,我不想漏掉其中提及的每一篇文獻,讀完後更決定日後還要反覆閱讀。 這絕對不是一本教導說服技巧的書而已,內容宏觀涵括大腦科學、傳播科學、政治科學等等,作者是知名的科學記者,他為了探索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採訪了社會科學家、政治科學家、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深入研究已發表的研究文獻,並探討大腦如何形成認知世界的深刻問題。
我在國立東華大學開設一門「說話潛能開發」課程,我也寫了一本「一句話使人變心-如何巧推大腦成為說話高手」作為教材,內容由大腦科學來談如何說服別人,因此我來推薦這本書是非常適合的。我大力推薦這本可以讓我們獲得說服超能力的書,書中有很多說服的技巧與步驟,值得去實踐。
➢【書籍資訊】《如何讓人改變想法》
➢【延伸閱讀】眼見不一定為憑!為何「藍黑/白金洋裝」會引爆全球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