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邊看邊反思我們的現況,慢慢地咀嚼真義,並擬定自己人生的行動計劃。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好書永遠不寂寞,這本書「樂在工作:在工作中得到成功、財富與幸褔」已經暢銷十四年,再版三次,持續銷售25萬冊,影響了很多人,甚至有人因而扭轉了人生。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天下文化林天來社長,他曾是花蓮女中的工友,在每天反覆的清潔、園藝工作之餘,他熱愛閱讀,苦思未來發展,在閱讀了這本書以後,心有所感的投稿到天下文化徵文比賽,結果得到首獎,後來因為創辦人高希鈞教授的邀請,他決定拋妻棄子北上,由天下文化的倉庫管理員當到社長,一路走來始終謙沖為懷,熱愛閱讀,堅持理念發行好書,這本書的力量影響了他,也間接推動了好書不斷地被出版,因此,這是一本真正能打動人心,發人深省進而產生行動的好書。
這本書的章節編序非常有趣,作者用了31天來做安排,我由邏輯上來解析章節的順序,是由理解自我、自我設定目標及實現夢想開始,然後進入籌劃執行過程,各篇談論百折不回、嚴以自律的自我要求等等,到了第27天以後,各篇文章開始說明如何把握方向、善用財富、追求成功以及樂在其中。
雖然全書有這樣的邏輯隱含其中,但是都可以單篇閱讀,不用依序的看,看完一篇所花的時間不到5分鐘,依據大腦科學建議,看書的速度應該跟寫字的速度一樣,這樣理解會更好,這本書的讀速我也建議如此,邊看邊反思我們的現況,慢慢地咀嚼真義,並擬定自己人生的行動計劃。
此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行為科學家魏特利與傳播學者薇特,翻譯者是尹萍,每一篇內文都舉出相關實例,文後還有摘要,文筆流暢,讀來如春風拂面。我建議將這本書放在你的公事包裡,當你在搭車、休息、困頓需要支持時,隨意閱讀一篇,它將會給你帶來新方向,甚至在睡前看一篇,可以協助你改變潛意識,塑造正向思考。
在大學任教多年,這本書一直陪伴我,適逢再次三版發行,就迫不及待導讀給大家,它就像我的好友一般,每當我需要指引時,就會翻開它尋找方向。
就如最近隨手翻開第28天「培養實力」,內文提到小說家歐威爾有一部反對極權主義的經典之作,他在書中稱語言是煽惑工具,小說中的「老大」計畫有系統地減少一般人可以使用的字彙量,因為他相信字彙越少,理念越少,人民愈不思考,反對的力量就越少,可怕的是歐威爾的想像已經解逐漸成為事實,美國人使用的辭彙已經開始減少,據我觀察,台灣似乎也逐步走向如此,人們越來越不喜歡閱讀,思想越來越淺碟,這是個人與社會的危機。
作者也指出表達思想的能力是成功的工作者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因此,不論從事何種行業,辭彙豐富的人總是最容易達成目標,因此,這更使得我堅定每日閱讀與寫作,鍛鍊使用文字和語言的能力,這本書真的信手拈來都是人生指引,每次閱讀都有不同的啟發,這肯定是人生必讀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