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疫情過後,即使多數人回到辦公室,但是勢必工作型態會有所改變,因為在多變的世界,誰知道下次的疫情何時再起,只有提早預防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這本書遠距是遠距工作始祖 37signals 創辦人現身說法的一本書,這家公司有另外一本國際暢銷書,天下文化中譯版名為:「Rework 工作大解放」內容是敘述網路創業心法,頗獲好評,37signals 是一家小而大的軟體公司,「小」指得是公司人數規模,「大」指的是產能強大,因為他們妥善運用遠距工作的力量,精簡時間與成本,創造最大效益,我最樂於導讀推薦這樣的書,因為這是經歷實證的心路歷程與訣竅,千金難買。
這本書再出版,來得正是時候。
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逼得各大企業、公司行號、學校不得不施行在家工作的方法,但在實施時,勢必遭遇觀念、技術的阻礙,這本書針對這些問題都提出了答案,書本輕薄短小易讀,我看完後,收穫匪淺,更誠心鼓勵不只大企業應該推動遠距工作,中小企業更應該趁這時建構遠距工作,除了可以節省成本,回饋給員工,更可提昇產品的品質,此時正是危機中的轉機。如果不趁時轉型,將錯失邁入遠距工作的良機。
我在大學教書,也常採取遠距與學生討論的模式,剛開始會遭遇軟硬體建制問題,包括網速、影像、聲音、安全性等等,但是切記要規律的使用,不要偶爾為之,也不要等開會前才建置環境,這樣軟硬體環境才會穩定,才會成為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所以作者提出,要實施遠距工作最好是由一天到每天擴大實施,若偶爾或選取一小群人使用,那就像餐桌上的調味料可有可無,很難真的成功。
這本書除了釐清遠距工作的迷思之外,也提出很多具體方法與網路討論工具。例如以前我也常認為只有面對面的溝通才能激發創意,但是作者指出有多少面對面會議產出的創意被執行?
其實並不多,遠距一樣可以激發創意,真正激發創意不在於是否面對面開會,而在於對公司的文化願景與熱情,只要認同公司的價值觀,工作型態、時間、地點都不是問題。
作者更指出老闆不要在乎員工上班多少時間,更應該強調工作成果,並互相知道同事的成果,以便產生合作感,這樣就不必擔心員工在家打混。
其他有關遠距工作的迷思,包括租用的辦公室怎麼辦?怎麼進行客戶服務?員工如何安排上班時間?如何檔案共享協作等等,書中涉及的「如何」主題甚至還包括網路安全、遠距工作的身心健康問題等等。
疫情過後,即使多數人回到辦公室,但是勢必工作型態會有所改變,因為在多變的世界,誰知道下次的疫情何時再起,只有提早預防,這是一本實用的好書,是帶領我們面對新工作型態的指引。
【書籍資訊】
《遠距工作模式:麥肯錫、IBM、英特爾、eBay都在用的職場工作術》
出版日期: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