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李明憲教授:《聰明簡潔的溝通》這是一本極佳的溝通工具書,讀起來很快,但資訊量很大,看完能實作才是重點,我也打住在這兒,才能符合聰明簡潔,你若需要知道更多的內容,推薦請詳看此書。
李明憲/東華大學教授
這本書要讓各位記住的一件事就是「運用聰明簡潔的溝通法,你會更成功!」
以上這句話就是我運用聰明簡潔法的開場。
當您在車流較少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您可以容易地與車內乘客交談。但是,當路況複雜時,你是不是無法再分心說話,我們是非常容易分心的動物,因為我們的大腦的特性就是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如此才能避免危險,因此我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分心了兩次,我去喝了水,也去看了我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臉書,最後還是靠提升注意力的 APP「番茄鐘」的鈴聲把我喚回。
注意力是有限資源,我們的注意力包括感知環境的注意力,例如,對視覺或聽覺的注意力,和對當前未感知訊息的注意力,例如對記憶中的事件或我們思考概念的注意力。依據社會心理學家蒂莫西·威爾遜 (Timothy Wilson)估計,在任何時刻,你都會面臨大約 1100 萬條信息。大腦只能處理其中大約 40 條信息,所以這本書指出,你若是希望你的意見被看到、被聽到、被重視,就必須聰明簡潔。
作者是身經百戰的溝通專家,他們已經將這種溝通法精煉商業化,獲得國際知名大企業採納作為內部溝通方式。本書亮點在於有豐富的實用技巧與例子,每章末都有要領與訣竅,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明何謂聰明簡潔溝通法,第二部分是說明如何做到這個溝通法,第三部分是以電子報、電子郵件、會議、演說、簡報、社群媒體發文、視覺設計、企業經營為例,說明如何實踐這個方法。
這個方法強調簡短,但是絕非內容淺薄,必須符合四個核心要點:
聰明簡潔溝通方法適用於追求效率的時機,切記不要說你想說的內容。而是彷彿在聽眾中挑選一個人,並為他打造願意聽的訊息,不要堆砌,少即是多。
要能完全掌握這個技巧,我鼓勵仔細研讀這本書與多加練習。建議可以運用FB或IG來測試效果,因為有洞察報告可以分析點讚的數量與人口特徵等等。
這是一本極佳的溝通工具書,讀起來很快,但資訊量很大,看完能實作才是重點,我也打住在這兒,才能符合聰明簡潔,你若需要知道更多的內容,推薦請詳看此書。
➢【書籍資訊】《聰明簡潔的溝通》
➢【延伸閱讀】聰明簡潔的溝通》如何避免開會浪費時間?3分鐘告訴你如何拿回時間!
Smart Brevity The Power of Saying More with Less